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2012年,我市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单位以来,按照法律依据全、流程清楚、岗位设计明了的要求,42个具有行政职权部门共梳理出行政权力事项4653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538项,行政处罚事项2904项。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各部门共清理下放镇街区行政服务中心123项行政职权,下放行政村44项便民服务事项。与此同时,全市49个职能部门、16个镇街区、110个公共企事业单位全部进入政府门户网站,形成标准统一、形式统一、监察统一的“政务公开网站群”。目前,新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共录入信息24560条,信息及时性、有效性大为加强。在此基础上,电子政务平台的各项功能都已开发到位,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内部试运行,镇街区行政服务(分)中心建设基本符合上级的规范与要求,已具备向社会推广启用的条件和能力。
通过试点,可以说,我市行政审批“吃、拿、卡、要”的行为已基本杜绝,行政服务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已得到基本扭转,但是,办事拖拉、态度冷淡、效率不高、服务缺乏耐心,在一些部门还不同程度存在。在当前永康经济发展“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审批提速、服务提质,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显得犹为迫切。
一、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树立“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理念
在过去,我国的行政审批程序多,办事繁琐,被少数企业者称为办事要“跑断腿、磨破嘴”,而一旦进入生产领域,往往疏于管理,导致假冒伪劣泛滥。过去的体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严重阻碍了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对社会公平、正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政府才真正逐步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从我市来看,有许多部门、镇街区先行一步,探索出了有益之路。如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360多万件,按时办结率99.5%,提前办结率36.6%,作为市委、市政府的窗口,展示了便民、高效、廉洁的形象。市国土局充分运用技术优势,强化行政窗口管理,最大限度缩短行政审批和办证时间,撤销土地登记申请人自我查询、复制档案环节,改为工作人员直接查询确认,既方便群众,又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所的前沿作用,加强与镇级行政服务中心的衔接和融合,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下放事项正常运行。西城街道对各科室的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将经济发展办、计生办、农办、会计核算中心等职能科室设在一楼,最大程度方便老百姓办事。龙山镇在一楼专门腾出8间店面,开设了行政服务中心,16项便民事项集中办理。
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理念的转变是前提。要切实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形成“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的工作格局。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思想是先导,关键是克服“官本位”思想,把方便留给百姓,把麻烦留给自己,真正达到“公正、便民、廉洁、高效”。在行动中,做到: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打造服务便民的“绿色通道”。
二、选准人用好人,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窗口服务队伍
在办事窗口工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天面对的都是基层百姓,工作量大而且又枯燥,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就很难让群众满意。可以说,窗口就是部门单位的一面镜子,就是政府形象的一个缩影,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举足轻重。
首先,要把优秀的干部选派到窗口岗位上,提升窗口的文明形象,优化服务水平。在省级中心镇芝英镇,行政服务中心调配了一名形象气质好、工作热情周到、微笑服务的女大学生村官,不仅收发文件,而且作为窗口综合办人员,热情为办事群众服务。在我市一些部门,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把优秀的干部派到窗口岗位,另一种是把综合素质低、业务水平一般的干部派到窗口岗位,殊不知,后一种情况差错率高、服务能力差,会损坏该部门的形象。
其次,进一步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向群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优质服务,这本是件好事,结果我市培训了一批相关干部,过了十来天,有不少干部就忘记怎么操作,由此可见,学习应该常态化,培训与自学要相结合,还必须进行学后考试。
再次,加强对窗口服务队伍的考核和奖励,没有奖勤罚懒,就没有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市政府提出,要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环节最少、流程最优、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为目标,深化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键一环是把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与工作人员奖金、提拔相挂钩,唯有如此,才能营造最优的政务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市民群众。
三、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保障审批提速、服务提质
11日,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上,省领导李强强调,要切实以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用改革的办法营造最优发展环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长徐华水在接待市人大代表时,代表们反映现在到行政机关办事,门好进、脸好看了,但事照样难办。徐华水指出,这说明工作机制的改革不到位、不彻底,离老百姓的需求还有不少距离。
2012年,国务院启动了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试点工作,我市是试点县市之一。试点以来,我市加强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能就是创新机制的一个侧面。通过细化、优化行政权力运行路径,简化固化办事程序,实现了许可事项的网上并联审批,大大缩减了审批时限,使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全力为我市重大项目提供“一站式、并联式”服务,确保投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建得快。如当前我市开展的低效厂房改造工作,通过采取审批前进行“超前直通车”辅导服务、审批中进行“上下横向联动”并联服务、审批后进行“联合验收”,审批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蓝群英说,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的作用,定期检查平台运行情况,对未经批准,将行政审批不纳入平台运行或网下办结、网上登记等现象,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电子监察是提升审批效率的有效抓手,通过此法,可以有效促进行政审批事项准入、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规范化管理,优化集中审批、联合审批等服务,确保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办理进入全市统一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办事效能。
创新工作机制,除了完善原先有的首问制、一次性告知制以外,更应针对当前实际,创新缺席默认制等一些有效克服瓶颈的制度。缺席默认制,就是你不来就表示同意,那么,本来复杂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解决难题也不需如此费力了。
一项好的工作需要一套好的机制,我们必须切实建立长效机制,靠制度完善规范管理,巩固提高效能,杜绝“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反复。健全工作评价、绩效考核、民主评议、投诉受理等制度,使制度覆盖行政管理服务工作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
在我国一些相对落后的省、市,他们把优质服务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竞争力,不仅服务上门,还把永康前往投资的老板奉为上宾,这对处于经济社会“爬坡过坎”的我市来说,无疑是有力的竞争和挑战。如果我们再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市的先发优势就会丧失,我们转型升级之路就会更加艰难,最终损害的必将是我们自己。
(作者分别为芝英镇党委委员 市公开办副主任)
○ 赵开浪 童安胜
理论
永祥竹海 记者 林群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