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娟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繁荣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8·15的电商“三国杀”的喧嚣仍记忆犹新,“11·11”购物狂欢节的盛况仍历历在目。而进入12月后,“双十二狂购季”、“末日狂欢”大营销、圣诞节扫货季,还有接踵而来的传统元旦狂购季,电商们纷纷选择在年终集中发力,要在这场节日盛宴中尽享饕餮大餐。 岁末节日“五子登科” “无节造节,有节造势”向来是商家屡试不爽的促销手段。犹记得天猫商城人造节“双十一”的疯狂,仅淘宝天猫当天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91亿元,创造了一个销售神话;而时隔一个月后,另一人造节“双十二”再次强势推出,尽管其影响力逐渐式微,但丝毫不影响电商们对节日市场的憧憬。 到了岁末,节日纷至沓来,先是刚过完的圣诞节,紧接着是元旦、小年、春节,还有情人节。有人将如此密集的节日戏称为“五子登科”。 “我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双11’时网上淘的,专柜价五折购入,感觉很实惠。”网购达人周瑾告诉记者,眼下,她已开始为选购年货做准备。在她的购物清单上,包括衣服、鞋子、干货等物品。 事实上,和周瑾这样提前做着节日抢购准备的消费者比比皆是。“不用辛苦排队,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直接在网上轻松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再特别再个性化的东西都能买到,而且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没有打的难、停车难的麻烦;价格优势明显,折扣更低。”这是热衷网购的消费者们的共同感受。 而电商们自是最喜欢如周瑾这样的主,他们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点击率、提升销售额的机会,岁末购物高峰已然拉开帷幕。 服务滞后仍是短板 不过,欣喜之余,有消费者却因网购的各种后续问题而郁郁寡欢。 “‘末日狂欢节’买的羽绒服有些货不对板,实际商品与卖家描述的有很大出入,我要求退货退款,可卖家却以店里的公告注明无质量问题不退货为由,果断拒绝了我的要求。”消费者小施日前向记者反映了她网购时遭遇的尴尬事,直到淘宝客服介入调解,小施才拿回购物款。 事实上,早在“双十一”期间,网购促销的服务滞后短板就已经显露端倪,支付系统不给力、促销品缺货、物流缓慢、退货遭难、卖家虚抬价格后打折、商品质量良莠不齐、客服无人回复等问题,被买家们一一数落。 特别是卖家在付款前,都是亲昵地问“亲,有什么可以帮你的”、“亲,你的满意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可买家收到货后不称心,就变成了“对不起,本店恕不退换”,让消费者直呼落差大,伤不起。 Hold不住钱包 消费者陷消费疲劳 同时,在频繁密集的节日促销轰炸下,网购者购买热情高昂,然而激情退去,却极易陷入“消费疲劳”。 陈小姐也是一位购物达人,在她办公室角落里,快递包装盒堆得跟小山似的高。原本她很享受节日促销超低价购物的快感,但11·11、12·12·12、12·21……如此不间断的电商节日促销大战让她信用卡的负值越刷越大。她说:“不促销不出手,该买的,不该买的,都在‘双十一’、‘双十二’买好了。现在我是不促销不出手,一出手就止不住了。可圣诞抢购刚过,元旦促销又来了,抢多了实在吃不消……” 有业内人士认为,“双十一”是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双十二”则是阵地战,各家电商稳扎稳打,开始从消费者沟通、产品采购、促销让利、服务保障等方面各自玩自己的“精细活”,这也说明该行业正在回归理性。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在电商“塑造”的这个节、那个节中疯狂购物,无非是冲着营销宣传中的打折促销优惠条件。然而这样的促销手段一旦过于频繁,消费者会吃不消。市场再大,也有个限度。电商企业频繁“造节”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快速回收成本,从中获益,但过度透支消费只会是寅吃卯粮,最终会破坏消费体系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