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娉婷 天刚蒙蒙亮,空气中弥漫着厚重的雾气,永城还没有完全醒来,不过穿着整洁工作服的郭全兴已经蹬上他的三轮车,开始忙碌穿行于永城的街头巷尾,挨家挨户收购废旧物品了…… 郭全兴来自安徽,自2006年来永后,这6年来,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都始终如一,因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如此艰辛为的都是抚养两个儿子。他并非无才无能才沦落到捡破烂,而是放弃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务不干,非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始终觉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内心才会更平静,更富足。也正是他的这种个性,无形中耳濡目染培养出两个品学兼优的儿子。 拒绝平步青云 坚持自力更生 初听闻郭全兴,是在一企业家的口中,他以收废品的好朋友来简言概之。提起收废品的人,惯性思维就先入为主,以为对方应该是一个衣着邋遢、不修边幅、不太顾及个人生活品质的人。而当走进郭全兴位于千锦路的出租房内,记者才发现那些都是偏见:远远就看到一个身穿干净的白衬衫、下着皮鞋西裤的男人留着干净利落的小平头,站在门口笑面相迎。进屋后,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个大男人的“窝”,居然打扫得一尘不染,整齐摆放的家居用品,折叠得有棱有角的棉被……“你曾经当过兵吧?”记者不禁问。“是啊,5年的军旅生活对我的个性和生活习惯影响很大,这20多年来,我一直保持部队的作风。”一说起部队里的点滴,郭全兴打开了话匣子。 在南京军区司令部做警卫的那几年,郭全兴自言那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如今常常梦回当年。他为人耿直,说一不二,重情重义,很受领导和战友的认可。刚退役时,他被分配到当地一派出所任职,但因为他心直口快,爱打抱不平,不合拍的他最终选择离开。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子承父业的永康战友曾邀他来永,帮助管理公司,但郭全兴却考虑到自己不懂管理,生怕一些琐事影响到多年战友情,毅然回绝。在他看来,友情远远高于金钱。 几经挫折来永闯荡 为儿赚学费受尽苦难 拒绝了平步青云的机会,郭全兴选择从商。前几年,他卖过鸡蛋、猪肉等,但商场如战场,他不懂圆滑的处理方式,也不懂得其中门道,因此屡战屡败。眼看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转眼就高考在即,郭全兴越发急着赚钱存学费,可是在安徽老家几经周折,让他更加“伤痕累累”。此时,他想到了战友口中的永康,带着对创业热土的憧憬,在2006年,他背起行囊来永闯荡。 虽然在当时那么失意的情况下来永,但郭全兴始终没有选择投奔战友,而是白手起家,成为了一名收破烂的。来永后,他花了170多元买了辆三轮车,每天起早摸黑四处收售废品。为了能省下更多钱,他舍不得租房子,每天就睡在遮阳棚下;给自己规定每天的生活费不得超过4元,三餐以白馒头或者方便面充饥,大热天都舍不得买瓶矿泉水解渴……屋漏偏逢连夜雨,他收了一个多月的报纸省吃俭用存下了600多元,但当两个身穿保安制服的人在深夜前来查证件后就不翼而飞。因为对警服有着别样感情,所以见着半夜有人来提醒注意安全,郭全兴倍感亲切,于是毫不防备地让其检查,谁知在“保安”离开后,他钱包里的辛苦钱也不见了踪影。 “被假保安骗后,其实我也灰心过,也曾有很想提前返家的念头,但想起家里两个品学兼优等着学费上学的儿子,我又咬咬牙坚持了下来。”郭全兴越挫越勇,始终不放弃。为了不再受骗,他无奈租下了每月45元的5平方米大的房子作为临时居所,每天更发狠地干活。孤独的时候,他就上上网,或跑到书店,静下心来多给自己充电。2个月后,他终于存到了1200多元,把钱寄回老家的刹那,想起儿子上学有望,他又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言传身教感染儿子 发愤苦读立志成材 在永康呆的时间长了,郭全兴的人品也渐渐显现,他干事干净利索,踏实热忱,积极乐观,这些闪光点不知不觉感染了身边的人。不少热心人都帮他介绍生意,慢慢地,郭全兴的生意路也从收废品扩张到收废旧金属,并结识了一帮好友。看他起早贪黑的,在一家休闲浴所当经理的杨总盛情邀请他出任保安部长,让他尽其所能,但向来重情的他又婉言谢绝了,原因很简单,他始终认为,过多经济上的来往很容易断送友情,为了能维持好朋友关系,他宁愿选择放弃。 了解他的朋友都渐渐地理解他,作为他的儿子更是懂得父亲,虽然不常见面,但父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今年23岁的郭小龙和21岁的郭文龙看着含辛茹苦的父母,立志要告别贫困生活,但他们深知想要有所改变必须靠自己努力。在读书时代,他们都分外刻苦,在高考前,郭文龙有一段时间天天熬夜苦读到深夜2点,第二天一早不到6点又爬起来奋战。 郭全兴得知后,马上赶回了老家,语重心长地与郭文龙深谈,劝其别背着包袱前进,不要像蜗牛一样,而要放宽心态,顺其自然。之后,郭文龙改变了起早摸黑拼命苦读的求学形式,但他还是经常想起父亲在说起钓鱼岛事件时,那种恨不得重新走进部队、为国效力的神态,他也默默立志要有一番作为,并暗下决心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奉献自己的一分力。天遂人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今年7月,郭文龙顺利考进了安徽医科大学,开始了为期7年的临床医学求学之路。 郭小龙如今则是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校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作为长子,他总是趁着假期勤工俭学,发过传单、端过盘子等,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努力赚取生活费。在今年暑假,他以出色的英语能力成为了新东方外国语学院的代课老师。在电话那头,他总是习惯叮嘱郭全兴:“爸,不要太操心,要注意身体。我懂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会发愤读书。读完这一年,我打算考取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让自己出类拔萃,成为栋梁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