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情感
3  4  
大爱,流淌在兢兢业业的付出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12年10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9年,精心照料瘫痪丈夫 5年,细心打捞池塘垃圾
大爱,流淌在兢兢业业的付出中
2012-10-17

  ■记者 程轶华

  不辞辛劳守护真情

  走进胡晓淑低矮的家,房子天井上方盖了琉璃钢棚,下面就是一个简陋的厨房,但是显得清清爽爽,连一块洗碗布都被洗得白白净净。房子的街沿摆放着一张桌子,角落里放着冰箱,这里就当餐厅了。家中躺在床上的丈夫脸色白里透红,没有皱纹,床边上隔着的一块床板,显示他是个病人外,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个健康的人躺在床上看电视。晓淑则睡在相邻的另外一张床。在这之前记者就听说她丈夫大小便都在床上,走进屋里记者却闻不到一点臭味,虽然有些拥挤,但屋子被打扫得很干净很整齐,整理得相当稳当。

  “有一次晚上摔下来,只能用块木板把他拦住。”晓淑告诉记者,有一次,晚上丈夫叫她,问他什么事,说是摔地上了。忙起床一看,丈夫双腿跪在地上,身子趴在床上,才想到为他做了这样的保护措施。由于她的丈夫左边没有知觉,神志还是清楚的。“对以前的事记得特别清楚,反倒眼前的事要忘记。”

  “多亏了晓淑,这么多年,妻子的好无法用语言形容。”在晓淑的照料下,丈夫精神状态也好,虽然长年瘫痪在床,但全身却没长一点褥疮。只要家里来客人,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有时晓淑跟他开玩笑说,我这么服侍你,怎么你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丈夫愧疚地回答她说,你还不知道我呀,我说不来呀。

  “爱你一万年,爱经得起考验,飞越了时间的局限,拉近地域的平面,紧紧相连。”这是网络上曾一度流传的一首情歌,而这首歌却验证了一对贫贱夫妻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真谛。

  家住河头下台门的胡晓淑今年66岁,是一位退休的医务工作者。她性格开朗、要强,为人正直又大方,热爱生活。丈夫王世影也是一位退休干部。他们有一儿一女。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安度幸福晚年。可谁也没想到,丈夫中风使这个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乐。

  天刚亮,胡晓淑就起床给身边瘫痪在床的丈夫换尿袋、擦身子,一日三餐喂他。9年多来,她守在丈夫的身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天天上演这永不变换的“独角戏”。

  她用真爱演绎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成为邻居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病没好就急着出院

  去年的一天,晓淑发现丈夫大汗淋漓,开始还以为他患了感冒,忙喂他吃药,可结果还发起了烧,于是忙打电话给在医院工作的女儿。经过拍片说肺部受感染,开了几天针回家打。可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肚子还胀鼓鼓。又到医院做B超后,确诊为肠梗阻,由于是瘫痪病人,不能开刀手术,只能保守治疗。

  “那时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天天只靠打针维持。我整天为他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还用电吹风吹肚脐,希望能有好转。”提起以往那段时间,这是晓淑最痛苦的时期。后来听人说,喂他吃菜籽油让肚子里的脏东西排出来。

  她与医生商量,经过医生同意,用医院的润滑油,让丈夫喝下去,果真排出一大堆肠油类的东西。两个月后,才能喂一汤匙牛奶或汤水。

  “真以为他挺不了这一关了,可最后还是让他挺过来了,真不容易。”晓淑庆幸自己的辛苦没白费,丈夫又闯过了一关。

  但是,晓淑自己却累病倒了。当时一下子感觉自己的手脚不听使唤,她知道自己可能是脑溢血了,让儿女们就近送往医院。 

  就这样,夫妻俩一个住在市一医,一个住当时的环城医院。“说起来真巧,儿子要结婚,那时多亏了亲戚朋友里里外外帮忙。”晓淑感觉很对不起家人,在住院9天后自己坚决要出院,她觉得丈夫让别人服侍也不是办法,医生无奈让她签字后出院。

  那段时间周边的人纷纷叹息,这个家怎么办,丈夫瘫痪,妻子又突发脑溢血。当看到她坚强地撑着出院回家,邻居都称她不简单,是女强人。

  陌生人上门要求帮忙带孩子

  胡晓淑夫妇从江西景德镇退休后,回永康在山川坛社区下台门居民区居住。勤劳能干的她在家呆不住,于是在民主小学门口卖粽子,生意还不错,一天也有六七十元的收入。

  “有一天,我跟平常一样去摆摊,在不远处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在旁边看着我做生意,空闲时还和我搭讪几句,问我生意如何,一天能赚多少。”胡晓淑说,刚开始以为她是在等人或是什么事,也没太在意。等晓淑忙完准备收摊,那个妇女才开口问她能不能帮忙给她带带孩子。这才知道她是温州人,在我市城西办厂,由于常年在外跑,所以想要找个抱小孩的人。这位妇女自称,她是通过别人告诉她如果这位阿姨能给你抱,是很不错的人选,才冒昧来找晓淑的。当时晓淑回绝她说,自己要做生意,是不可能帮她抱孩子的,除非星期天或是放假可以帮忙带几天。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开始放假,那位妇女果真拿着一箱牛奶一箱衣服找上门来,要求晓淑给带孩子,当时孩子才8个月大。“于是我告诉她,我是要做生意的,带不了孩子的。可是她硬说,最近要出差一段时间,要我帮她带。”晓淑当时觉得很奇怪,怎么有这样的人。但还是接手帮她带孩子,天天精心把孩子料理得好好的。可是假期都要过去了,还不见其母亲过来把人给领走。

  “那时,只能早上让丈夫陪着睡在孩子的旁边,自己则把粽子拿出去卖,等孩子醒来后,让丈夫接手做生意,自己则回家料理孩子。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终于等到孩子的母亲出现。以为她自己要抱回去的,可一看孩子被养得白白胖胖,就不打算抱回去。”硬想让晓淑去她家照看孩子。“我说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不怕我家简陋把孩子放这里。”结果那人真的把小孩丢给晓淑照看。直到她丈夫中风才把孩子给领回去,那时孩子已经7岁了。

  护理工作有一套

  自从丈夫瘫痪后,胡晓淑想着法儿让丈夫睡在床上能够舒服些。由于长年在床上,皮肉都显得有些脆弱,一不小心就要被碰破。于是儿媳花了1000来元买了一个软床垫。

  在饮食上,晓淑一直听从在缙云医院工作的外甥给她的告诫,丈夫刚中风就说,不要让其吃太好,以少量多餐,清淡为主。“外甥当时跟我说,如果让其吃得太好的话说不定就只有二三年,控制好他的饮食,十年、二十年是没问题的。”所以晓淑从来都不怕麻烦少吃多餐,如果真的想吃肉,就给他吃一至二块碎肉。

  在护理上,晓淑自有一套方法。“我每个月得花几百元买一大堆医院用的不同大小的垫单、甘油灌肠剂。”晓淑边说边拿出来向记者讲解它们的用处。“大的垫单是用于垫上身用的,能吸汗,这样就不会衣服湿湿的难受。这种小的是垫屁股的,我对他的饮食控制住,这样大便只要三天给他排一次。每次先用110毫升的甘油灌肠剂全部挤进去,再用垫单、一刀卫生纸垫好让其拉出来一裹就行。”晓淑对丈夫的护理已经是很熟练了,小便用保鲜膜,为了能更好地控制住口子,她想了一个办法,缝制几个有粘性的松紧带绑住,这样二三次小便后换一次保鲜膜就可以了,也就不会每次都拉在身上弄湿裤子,这样让病人清清爽爽。加上一天帮他翻身五六次,半夜再翻一次,病人也就不怎么难受了。

  带动邻居做环保

  

  五年来,胡晓淑的捞塘工具换了十来副,都是自己掏钱买的,附近的居民由开始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赞许,后来又增加附近的150米绿化带管理。现在的池塘干干净净,在胡晓淑的带动下,还有居民出钱在池塘里养起了鱼。

  “晓淑常常来这里打捞垃圾,现在池塘清爽多了。”在池塘边开了一家小店的阿姨说,现在看到有人做好事,有些人也不好意思再往池塘里扔垃圾了。卫生要靠大家保持,即使不像晓淑那样做义工,也起码应该尽保持清洁的义务。晓淑的街坊邻里被她潜移默化,默默地做起环保。

  “晓淑真是好样的,汶川大地震后,她去河头老人协会捐了500元,又来居委会捐助100元。”“打捞月池塘的浮物又臭又脏又累,劳动强度挺大的。”提起晓淑,大家都一个劲地称赞。

  空余时间清理池塘垃圾

  早上四五点钟,晓淑常常会拿着长长的竹竿到家附近的上台门月池塘边捞垃圾。月池塘位于河头老村上台门门口,据居民反映,原来塘水清澈,鱼虾成群,但胜利街拆迁后,情况就变了。原来新建区块地势高,老城区地势低,造成老城区下水管道不通畅,致使河东路、上下台门一大片居民生活污水只能积蓄于塘内,塘水成为了死水。

  加之老城区都是上世纪的老房子,没用抽水马桶,而且外来民工租赁较多,普遍卫生意识较差,生活垃圾大小便乱扔乱倒。因此,月池塘成为了“仰天粪缸”,在几百米外就能闻到阵阵恶臭,附近的居民都叫苦连连。

  胡晓淑只要有空或是附近两口塘垃圾多就主动去打捞垃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力气多干点,没力气少干点,总比不干强。”她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用捞兜在水面划动。

  在杭州丈夫再次脑出血

  “当命运将诸多的人生磨难摆在她面前,她选择了承受;当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她的肩头,她选择了承担。她用最朴素的语言和行动,诠释了一个好妻子的丰富内涵。”别人对她这样评价。

  本来刚开始丈夫还是能行动的,只是缓慢些。小孩父母知道他们的人品后,硬是把晓淑夫妇接到杭州居住并让其管理家里的事项,虽然雇有保姆,但对方把财政大权交到她手里。

  “老公天天早上醒来就要叫小孩子的名字,可那天没有叫,我就觉得奇怪了,就问他是不是哪里不对了,头晕不晕。可他还是什么也答不上来,于是我叫他报一下儿子的电话号码,结果他也报不出来,我知道他又犯病了。”无奈,只能从杭州转回永康,要不是这样,他们会一直被留在杭州帮忙看孩子。“他们夫妇对我们也很照顾,很关心,常常打电话来问候。”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情感 10 大爱,流淌在兢兢业业的付出中 2012-1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