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应雯颖 16日,花街镇双溪村的马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天坑”。幸运的是,马路坍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5时,记者赶到现场,“天坑”的四周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很多村民在围观。 “天坑”位于双溪村东北角,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一条路通往双溪后山工业功能分区,一条路通往油坑村。 “天坑”北侧地面相对结实,通往后山工业功能分区的水泥路下面已基本掏空,地面上出现不少裂痕。“天坑”深约10米。地底下时不时传来 “轰轰轰”声响和土块掉入水中的声音。 轰隆一声巨响,犹如地震 第一个发现“天坑”的是徐秋云,她家工厂的职工宿舍离“天坑”只有50多米远。 徐秋云住在厂里,5时50分,她与以往一样进行晨练,徒步走到隔壁油坑村。 6时40分,徐秋云回到了厂里准备做早饭。大概10分钟后,她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大地在震动,她赶紧往外跑,发现不远处的水泥路上出现了一个大坑,并迅速向四周扩散。 虽然徐秋云有点心慌,但凭借多年的经验,她判断是地面发生了坍塌,于是马上找来红绳子,将“天坑”围了起来,同时写了几块“前方塌方,人车不准通行”的牌子,封住了进入塌方路段的三个路口。之后,她向村支书反映,村支书又向花街镇的领导进行了汇报。 “从上午开始,‘天坑’的塌陷就没有停止过,经常听到塌陷土石掉到水里啪啪啪的声音。14时30分到15时之间,塌陷的速度最快。” 徐秋云说。 曾经是个采矿区 记者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块路面在1994年曾经发生过坍塌。此次坍塌与之前是同一位置。 据双溪村的村支书潘联合回忆,上一次的塌陷面积约30平方米,比这次小,因为在道路的边上,这个坑一直存在着10多年。到2006年,双溪至油坑的公路开始硬化,运了好多大石块才把这个大坑填平。 “我们这里是东风萤石公司的采矿区,1975年至1995年,东风公司在这里采了20年的萤石矿。地面下的采矿通道,位于70米和120米深处的都有,现在塌陷的地方到底有多深,我们也不清楚。” 潘联合说。 “天坑”是采空区塌陷引起 双溪村坍塌事件发生后,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局、省第三地质大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先后到场。 目前,花街镇政府已经划定了危险区范围,危险区范围内有一幢住着30位职工的宿舍,人员已全部撤离。同时他们还安排专门人员24小时监测塌陷区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据省第三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王才贵介绍,“天坑”是采空区塌陷引起的,塌陷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根据采矿深度与矿体产状分析,“天坑”对北面的影响范围不是很大,对南面的影响范围推测在100米左右。 由于坍塌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天坑”需要进一步观察,待其稳定之后,相关部门再采取处置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