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财富
3  4  
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
强化民企创新能力乃重中之重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居金华之首
坚持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经验之魂
图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坚持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经验之魂
2012-08-15

  从永康金融管理机构提供的今年上半年数据看,居民存款大幅增加,而企业中长期贷款下降,说明银根并非外界想像的那样紧张。真实的问题是,企业投资渠道不畅,缺乏市场机会。

  从政府的角度看来,相比掌握在民间的财富和资产,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使用和调度起来当然更加得心应手,能更加快速地实现政府意图。国企便是实现这般操作的主要平台和工具。

  然而无情的历史一再证明,国企由于其官僚化的特征,在市场竞争中并不比民营企业高明多少。浙江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便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民间智慧、尊重企业家精神,并因此形成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象征。

  自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从媒体报道来看,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似乎成为重灾区,而民营企业又是灾中之灾。于是问题似乎又回到曾经已经解决了的那个问题上:浙江人过度投机、民间资本缺乏社会责任过度逐利。

  不可否认,在不少管理部门和学界,持这样看法的人为数不少。于是在实际操作中,拥有庞大资源的国企重出江湖,攻城略地。

  与此同时, 有另一种看法认为,民企这些年确实出了一些问题,但这是被“逼上梁山”的结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资本必然会产生向上游和其他更有利润的领域发展的冲动,这就比如企业愿意到低成本的经济体投资一样,追求的都是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天性,无可厚非。如果真有问题,那也是外部环境出了问题,放大了资本劣性的一面。

  从现实看,民间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转型升级的冲动后,市场秩序有没有做好准备?从政策环境看,非公36条等规章制度已有规模,但在具体操作中,民企不断撞上玻璃门,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一些资本垄断了上游领域时,民间资本被压制在利润越来越薄的低端制造业,自然会产生资本的投机。

  一个最简单的例证是,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发达的金融业提供营养。现在广被诟病的民间借贷,在浙江民企的发展史上,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民间借贷金融,就不会有浙江民企的今天。在这个过程中,正规金融企业贡献了多少?

  而在转型升级中,必然会有产业资本转为金融资本,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但这个自然的发育过程,目前并非一帆风顺。实业企业融资渠道太窄,处境艰难;民间资本无法成功转化为金融资本,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只好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以及房地产等投机领域。

  从永康金融管理机构提供的今年上半年数据看,居民存款大幅增加,而企业中长期贷款下降,说明银根并非外界想像的那样紧张。真实的问题是,企业投资渠道不畅,缺乏市场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各地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试图激活民间投资,但收效并不明显。其根源在于,目前所能提供的市场机会,能否被企业家认可;在政策和法治环境等方面,能否为企业家所信任。目前民企投资不足,只能说明民企真正尊重市场规律,审慎而不盲目投资。只要有好的项目,相信民企一定会投入发展大局,就像民企争相进入垄断领域而不可得那样。

  回过头来说,政府认可的项目要得到企业家的认可,才能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但在判断项目上,政府并不天然地拥有智力优势。如前些年大力提倡的风电和太阳能产业,现在看来并非想像的那样美好。尊重企业家精神,才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而只有产权明晰的民营经济,才会产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公司治理,这是浙江经验的灵魂。

  在这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尤其需要警醒放弃民营化道路、走改革回头路的论调。目前的困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在内部环境上,民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才是经济困难的真正原因之一,而非相反。民企发展不是过头了,而是太不足了。要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惟有一条:坚持浙江经验,坚持发展民企。

  (作者系本报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财富 05 坚持发展民营经济是浙江经验之魂 2012-8-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