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艳华 林群心
“第二届葡萄节摄影比赛已拉开帷幕,20日截稿……”6日,刚加入摄影家协会的徐先生,第N次收到该协会短信,参加摄影协会举行的活动。
“通过活动可提高摄影水平,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利于缓解压力,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徐先生兴奋地说,加入摄影协会是多年的梦想。以前由于繁忙无暇顾及,入会后,收获了许多意外,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不少。
古稀老人为寻找瞬间半夜裹被登山
“只要一拿起摄像机,人的心情会立即发生转变,比吃药还灵。”前年加入摄影协会的胡炳学说。
今年69岁的胡炳学,同时也是老年摄影班学员,自从加入摄影协会后,相机时刻伴随左右,凭着满腔狂热、执著的追求,几年来收获不菲,身体棒了,心情开朗了,生活也充实了。
前年,偶尔的一次捐款现场,初学不久的胡炳学拍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照片。竟意外获得了浙江省级摄影比赛铜奖,这让他欣喜若狂,更坚定了学摄影的想法。
近日,老胡风尘仆仆从黄山采风回家,就一头扎进了准备获奖材料的喜悦中。
说起黄山之行,老胡终身难忘。与他同行的5位老人平均年龄60多岁,凌晨3点多起床,步行1个多小时到达山顶,周边已聚集了上百位摄影爱好者。
黎明前的山顶一片漆黑,5米内不见人影,寒冷的山风吹过,冻得人瑟瑟发抖。首次上山未备足衣服的他们只好不停走动,采用运动取暖,防止手被冻僵拿不稳相机。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山顶云彩不多,相片效果不完美。
第二天,他们重新踏上征程,除了背起5公斤重的摄影器材,还临时裹上宾馆被子,艰难地翻过一道道山坡,寻找瞬间的美丽,一连3天,为了能拍摄好的作品,老人们每天花费2个多小时,往返行走于陡峭的山中。
会员从100多名发展到500多名
据悉,摄协每月20日定期组织沙龙活动,提升摄影水平。为了方便会员联系,协会开通了摄影网站,及时更新、发送短信,让会员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
平时除了经常组织沙龙活动外,摄协还先后组织会员到北京、平遥、云南、安徽、西藏、美国等20多个省、国进行创作,本地采风创作100多次,各小团体分批外地采风活动每年不下10次。每月至少举办摄影交流活动3次。
5年先后举办了大型“建国60周年城乡建设成就”、“总部杯”、“方岩申遗杯”“台金高速公路杯”、“聚焦农展会”“改革开放30周年”等各类大小专题比赛有70次之多,参与会员和爱好者达5000多人次。
正因为有了这群痴迷、执著的摄影界文化人,5年内我市摄影协会人数翻番,从当初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49人.分别成立了检察院、供电局、四方、财税、农行等摄影分会,其中加入全国摄影协会有35人,省级摄影协会有60多人。
3月,市青年摄影协会成立,为永康摄影界再添新锐,100多名新加入的青年摄影家为我市摄影界注入了新鲜血液。
“老顽童”为精彩瞬间爬高楼、挤人群
我市老年摄影爱好者自从加入摄影协会后,浑身焕发年轻的气息。每周星期四,老年大学摄影班准时开课,带上一群“老顽童”学习理论或外出拍景。
除此之外,每年在各地举办的文化旅游节,这些“老顽童”也会与年轻摄影迷一样,爬高楼、挤人群寻找美丽的瞬间。
目前,我市共有老年摄影会员100多人,比5年前增加了几倍。每次我市举行各种节庆活动,总能看到老人们忙碌快乐的身影。
现在,会员们还可定点到方岩风景区、石鼓寮影视基地、五指岩风景区、灵岩风景区、金竹降、利康农庄等摄协基地创作。此外,全市30多个大小农村节庆,如永祥杨梅节、方山柿节、永祥竹笋节、西田畈荸荠节、后吴文化节等活动中,都能看到拿着长枪短炮追逐的发烧友。
这群到处奔波的摄影爱好者,在各种传统民族活动中,找寻边缘的群众文化素材,捕捉更真实、更基层的民间文化,当起了繁荣传统群众文化的传播者。
5年来上千张会员作品获得全国大奖
上世纪60年代,我市就涌现了如许绍璋、王岳阳、卢儒美等首批摄影痴迷爱好者。 上世纪70年代,卢广、应敏、林群心、项新平、施天安等中年摄影人创作了许多佳品,提升了我市摄影界在全国名气。
现如今,在良好氛围的熏陶下,青少年一代同样人才辈出,我市摄影协会也呈现了老、中、青人才源源不断涌现的欣喜局面。
2010年,卢广的《关注中国污染》获得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奖、美国新闻摄影协会BOP2010环境类一等奖,及大理国际影展最佳摄影师奖,被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中国具有影响力摄影家”荣誉称号;他在第22届全国影展中获得了1枚银牌、3幅作品入选的佳绩,今年他的作品又在第54届荷赛上获得了三等奖。
卢广以独特的纪实作品,走出国门,前往韩国、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进行摄影交流并举办展览,并在一些城市的大专院校、摄影团体和报社新闻媒体等单位多次举办摄影讲座,引起了极大反响,提高了我市摄影人的知名度。
其中应敏、施天安、项新平、林群心等人的作品分获全国最高级别奖项。5年间,我市摄协有1000件作品在全国各地各种比赛中获奖。2008年还连续2届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也由此成为全国10个组织奖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进一步奠定了市摄协在全国摄影界的影响力。
摄影发烧友对硬件设备逐年升级
近两年来,我市新入会的成员以年轻人、企业家为主,他们除了缓解压力,记录现代脚步外,更多还在摄影中寻找乐趣,提升自我修养,找寻身心的愉悦,感受摄影文化发展的变化。
新加入协会的徐先生,首次就购买了5万多元的相机配套设备,近日又购置了长焦距镜头。“买就买好点,天天与企业打交道,难得找到健康的爱好。”他说。
除了在摄影技术不断提升灌输先进理念外,会员们对硬件设备要求也逐年提高。目前我市拥有10万元以上摄影器材的会员有30多人,其中不乏80多万元的摄影器材收藏爱好者,提高创作积极性和作品完美度。
应先生是一位从事摄影行业多年的痴迷者,他珍藏的摄像器材不下几十种,近年来又购置了尼康D3X、佳能顶级型号及大画幅相机, 120莱卡、哈苏中画幅相机,家里大小相机总价值达80多万元。另外,摄影协会其中2人购置了佳能800毫米的“大炮”,能显著改善摄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