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永康日报》第二版刊登了《23岁女子腹痛难忍 医生取出两三百条蛔虫》的报道,为使广大市民更多了解蛔虫病的防治知识,现就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蛔虫?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虫,也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蛔虫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的? 是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而进入的。蛔虫卵污染泥土、水或食物,如果人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会患病。儿童喜欢玩泥土,如果手上沾了蛔虫卵,饭前又没洗手,就易患上蛔虫病。 人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还有蛔虫性胰腺炎、肝蛔虫病,尿道和生殖器官蛔虫病以及蛔虫性肉芽肿等。 我们该做好那些预防保健?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2、处理粪便、管好水源。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3、预防感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疾控中心二科:应金枝) 市疾控中心地址:建设路71号二楼 疾控之窗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