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看点
3  4  
内涝病服“方”一星期有疗效
广告
广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2年6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内涝病服“方”一星期有疗效
昨日大雨记者探访4个易积水路段,3处有好转还有一处正破解
2012-06-19
  8日下午2时30分,三马九铃铁路桥附近还积水严重,到9日中午,该路段积水最深处仍有30多厘米。
  18日下午3时10分,三马九铃路铁路桥附近积水有20多厘米,到晚上6时,该路段积水已排干。

  ■记者 胡鹏 朱彦侃

  8日一场暴雨突降我市,造成三马九铃铁路立交桥桥底、金胜路与城南路交叉口、330国道山荷里等6个路段严重积水。11日,市长徐华水到积水路段视察,分析道路积水的原因。他还对整治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各部门分别牵头整治内涝路段。

  17日、18日两天,我市已出现连续降雨天气。这些内涝路段整治成果如何?各部门开出的治疗内涝“良方”是什么呢?18日中午,雨势最大时,记者观察了4个经常积水严重的路段。

  地点一:三马九铃铁路立交桥

  历史镜头:

  以前三马九铃铁路立交桥桥底逢大雨就涨水,水深时超过1米多,汽车根本无法通行,很多不熟悉路况的车辆在此进水熄火,大家对这些情况都有些怨言。8日下午的暴雨中,就有一辆奥迪Q5越野车在此处抛锚,损失上万元。而这里又是我市通往金华方向的主干道,积水阻碍了车辆通行后,大大增加了330国道的通行压力。

  现场目击:

  在三马九铃铁路立交桥下,记者看到,来来回回的汽车一路从桥底顺畅穿过。立交桥下仍有积水,但水深只有20多厘米,不影响车辆通行。立交桥两边有几位城管执法人员在引导交通,提醒车辆过涉水路段时减速慢行。

  解决措施: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施天祥说,由于地势低洼和历史原因,三马九铃铁路立交桥是城区最易积水路段,经常遭到市民的投诉。该路段积水面积很大,城西路、九铃西路、城北路等处的雨水都汇集此处。根据规划部门测算,此处至少需要直径160厘米的排水主管,但目前该地段只有一根直径80厘米的排水主管,而且排水管埋得很浅,只能发挥6成的作用,故无法接纳过多雨水。因此一遇暴雨,此处就易造成内涝。

  接到整治任务后,城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方案解决该路段严重的积水问题:对雨水进行分流,将一些路段的雨水分流到副管,减轻主管压力;在七里经堂附近对雨水污水进行截流,让其改道;在附近开了多个剖口,原先从城西路鱼种场方向流出的雨水不通畅,通过开凿剖口,让雨水从兴达四路方向泄流。

  施天祥说,这一系列整改措施也只能缓解该路段的积水症状,还不能治本,要彻底解决该路段内涝问题,还需进行排水管的改造。

  地点二:金胜路与城南路交叉口

  历史镜头:

  据附近的一店铺店员说,该路段前些年不积水,近些年才开始出现内涝。一遇暴雨,两边的雨水没有出处,这里便成了一个小水塘,水最深的时候差不多要淹进店里面了,人走过去都能没过膝盖,一些车子也只能绕道走,给附近的市民出行、生活等造成很大不便。

  现场目击:

  18日中午,这里积水依然严重,俨然成了一个聚水的小凹地,不少车辆纷纷调头行驶。

  解决措施:

  市水务局副局长任雄伟说,该路段的积水诱因是金胜山暴雨形成的径流洪峰直接排至金胜路面,而造成路面排水系统无法容纳而至。

  接到任务后,市规划、建设、城管执法、水务等相关部门联手对该路段积水原因进行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条:田园小区的排水通道由原来2.6×2米的过水断面堵塞成0.8米,缩小了过水面积,使溪心区块形成的雨水经原三联坝渠道向下游排泄至金胜路口段而溢出到城南路口;城南路口原有一条向永康江直排直径120厘米的排水管,由于南苑东路南侧用地建房而中断,使城南路口排水不畅而形成积水;金胜山脚北侧三联坝渠道原主要承担灌溉功能,仅承担少量排水功能,无法容纳金胜山坡面洪水,雨水溢出到城南路。

  为此,相关部门提出了一套组合整改思路,正在付诸实施:在锦绣江南小区建设节制闸,在洪水期使溪心区块的来水向白墈溪排水;打通白墈溪田园小区排水瓶颈,使溪心区块来水通过安居苑直排至南溪;及时修复并改造城南路120厘米排水管道,使路面排水可以通畅排到南溪;贯通恒丰电器——解放小学——丽州南路排水通道,使金胜山部分北坡面洪水排到南溪;接通体育馆西侧三联坝南渠道——紫微路东侧河道——紫微桥下排水通道,使金胜山西北坡面洪水排到永康江;拓宽改造三联坝渠道,使其具有排水功能;经过合理的流量分配,建设相应排水设施后,剩余流量通过建设三联坝渠道金胜路口至南溪的直排通道,使金胜山东坡面洪水直排至南溪;金胜山南侧坡面洪水沿三环线进行排水。

  地点三:330国道山荷里立交桥

  历史镜头:

  本月8日强降雨过后,记者看到,这里可以用“一片汪洋”来形容,积水深度达六七十厘米,一辆出租车从高出路面一米多的人行道上艰难驶过。两天后这里仍然还有三十厘米左右的积水没有排出。路边的排水渠排水比较缓慢。

  据公路管理段段长钱武介绍,早在2000年下半年,该低洼路段因受铁路影响,每遇大雨时就会出现积水,导致交通受阻。为此,公路段曾投入20多万元对该路段近2公里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然而,整治后又因城市发展,排水系统被多次改变。

  现场目击:

  18日中午,大雨过后,这个路段已经没有太明显积水,车辆通行正常。路边的排水渠水流的流速与8日那天比较已经快了很多。

  解决措施:

  16日一早,该路段排水工作的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便组织两支施工队,并调来两台挖机,分别进入苏溪以西路段与330国道公铁立交桥路段进行作业施工。

  在整治现场,钱武介绍,整治方案根据市政府的处理意见,启用铁岭路排水管道,封闭一些临时排水系统,将车管所至九州路区域的雨水经铁岭路排向苏溪,这样可以引排1.5平方公里的雨水。

  此外,在此路段的白马砂轮厂附近设横穿330国道长约30米,直径60厘米的引水管,将330国道东永二线交叉口至东清线老路口段两侧边沟中的水引入铁岭路排水管道,此处可引排0.5平方公里的雨水。

  完成这两项引排水工程,与疏通公铁立交桥下游的排水道,可解决铁岭路以北约2平方公里的雨水,以及铁岭路以南的0.5平方公里的雨水。这样就能基本解决该路段的水患问题,并保证非特别暴雨情况下该路段没有明显积水。

  钱武还说,目前,一部分工程已经完成,据预算,该路段中的三项水患排水项目的整治工程,总投资为20多万元。此外,由于该路段处在城区,车流量密集,施工难度较大,目前,牵头部门正在想方设法抓紧施工,争取早日完工。

  地点四:330国道下里溪段

  历史镜头:

  据下里溪村村民章大爷说,这个路段下雨就容易积水,特别是在中间绿化带附近,车子开过去的时候,水都能溅到对面车道。而8日那天大暴雨,使得牛筋岭下坡后路面上积水严重。“我的电瓶车都开不动了,只能下来推,这里过往的车辆又多,一度造成交通堵塞。”

  现场目击:

  18日,330国道牛筋岭到妙端村一路上基本没有积水,只有少量几个路段的中间绿化带边上还有一些积水。

  解决方案:

  该路段牵头部门石柱镇党委书记陈和平说,在市政府下达排除路面积水的任务后,第二天镇里便组织工作人员到现场寻找积水的根源。“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公路旁的出水口太小,导致排水不畅。二是下游的排水渠排水不畅。”陈和平说。

  找到问题所在后,石柱镇立即组织人员动工,将下里溪村到妙端村原先只有1.5米宽的排水渠拓宽到2.5米,并清理排水渠内的淤泥,以保证排水渠流水通畅。“公路旁的排水口接下来也要加宽,由于排水口在国道上,改排水口必须向上级汇报,公路段已经将此问题上报,我们将尽量争取在六月底开始动工。”陈和平说。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看点 03 内涝病服“方”一星期有疗效 2012-6-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