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
3  4  
“文化低保”,发放快乐与微笑
“文化低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1年11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化低保”,发放快乐与微笑
2011-11-17
镇街区援助站 永康市阅读援助中心 综合中心书库、盲人阅读、科普阅读、普法教育等服务网络。 利用下设的各分点,整合社区、科协、司法、文化等力量,开展阅读援助、助学扶贫、特殊群体阅读、捐赠图书等系列活动。 街道、社会团体援助站 工业区援助站 市场援助站 社区援助点 村站援助 学校援助点 厂矿援助点 分市场援助点

  在文化低保聚集区建公益性放映点,每月放映两场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就读学校建立图书援助中心

  建立专项资金构筑“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惠及数万弱势群体

  ■记者 王晓鸣

  “

  近日,市社会福利院的吴阿婆非常开心,因为戏曲片《白蛇传》马上要在福利院里放映。据了解,这已经是福利院本月放映的第二场电影。老人们享受的,是我市“文化低保”工程中的一项福利。

  一年多来,我市在“文化低保”系列活动中遵循文化属于人民、文化重在建设、文化要改革创新的建设思路,不断完善、不断推动,正逐渐构建起为广大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逐步编织成一个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福利院老人看电影不用出门

  “看到放映队来,老人们都非常高兴。”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福利院共有200多位老人,其中八九十岁的老人占了六七成。他们长期住在福利院里,很难得看到电影,平常顶多是看看电视,打打扑克下下棋。像这样有针对性地放映戏曲电影,自然受到老人的欢迎。

  “我年轻时就很喜欢看电影,现在老了,腿脚不利索,到电影院去看不太现实。现在电影院把电影送上门,真是太好了!”吴阿婆说,自己看过电影后心情就很畅快,连吃饭都特别带劲。

  “我们影剧院在各镇街区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建立了10多个免费公益性放映点。一年多来,我们已放映电影三四百场,惠及3000多名特殊人群。”市影剧院总经理傅高潮说。

  阅读援助中心为盲人配上一双眼睛

  “我在几次活动时曾走进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感觉很不错。在那里,我可以找到不少感兴趣的盲文书,还能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过一把上网瘾。”视力残障者李师傅说。

  市图书馆的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是“文化低保”工程中的另一项“福利”。2010年6月,市残联、市文化局、图书馆联合开始筹建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并于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之际向全市盲人开放。

  走进阅览室,记者看到,里面可供四五十人同时阅读、图书阅览区拥有文学类、医药卫生类、文化教育类、政治法律类等类别的盲文图书40多种,有声读物 100多种,光盘近200张。网上冲浪区还配备了数十台盲人专用电脑,每台电脑都装有盲人读屏软件——阳光软件和耳麦,并配备了功放机。

  工作人员介绍,盲人朋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阅读:一是阅读盲文读本;二是使用盲人专用有声软件网上冲浪;三是听有声读物。在阅览室里,盲人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先进设备,与常人一样获得网络阅读与查询的机会。读者只需要拿出自己的残疾证,就可以在这里免费阅读盲文书,免费上网。

  “盲人阅览室是我市阅读援助中心的一部分。阅读援助中心是去年成立的,目前已形成网络化服务,对引导和推动本地边远农村群众、外来民工子弟、盲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图书馆馆长徐关元介绍。

  徐关元说,该阅读援助中心有完整的阅读援助体系,上下联动,能及时掌握社会各阶层的阅读情况。同时综合阅读援助中心书库、阅读援助站、盲人阅览、科普阅览、普法教育等服务网络,利用学校、企业、社团、农村建立援助点,利用社区、科协、司法、文化等部门及社会力量,开展阅读援助、助学扶贫、特殊群体阅读、捐赠图书等系列活动。该中心已运行一年多,服务人数累计达5000名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文化低保”工程惠及数万弱势群体

  2010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始向省文化厅申请“文化低保”专项资金,为市社会福利院、古山镇柿后村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申请资金各2000元。为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文化部门在综合考虑各社会团体、个人、企业等群体为我市文化建设所做的贡献,在2011年为市阅读援助中心、山川坛社区老年文化活动队、盲人吕贫中申请文化低保项目专项资金补助17万元。

  2010年4月20日,我市“文化低保、爱心惠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社会福利院举行。这意味着我市城乡低收入者和特殊群众不仅可以领到低保金,在精神文化方面将同样享受到最低保障。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美红说,“文化低保”工程是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实施的,由文化、民政、残联等联合举办。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文化弱势群众的文化需求,服务范围包括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及相关残疾人员等。

  据悉,活动启动后,已陆续在文化低保聚集区新建了公益性放映点,每月放映电影两场。同时还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就读的学校建立“爱心阅读”图书援助中心,在图书馆建立残疾人阅读场所,每逢节庆送戏下乡慰问演出。这些举措使数万名本地边远农村群众、老年朋友、外来员工子女、盲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和低收入者获得了最低文化生活保障。

  文化部门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利用“科技下乡”、“文化大篷车”、“流动图书馆”等方式,扩大对低收入者的精神补给,逐渐提高我市人民的素质和“幸福指数”,让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文化永康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都市 05 “文化低保”,发放快乐与微笑 2011-11-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