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花女 “柿子多少一箱?”“60元一箱。”“太贵了,50元一箱吧。”14日下午,俞爱平阿婆在大路任车站附近的柿子市场与一位过路客一阵讨价还价后,卖出了一箱柿子。她收钱后喃喃自语地说:“便宜卖掉算了,山上还有上千斤柿子,如果再不卖会烂掉的。”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来了2名顾客,要上山摘柿子。考虑再三还是答应陪客人上山采摘,把柿子摊托付给他人看管。 这两人上山后一共摘了十多公斤,这让俞爱平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她说这是近一星期来生意最好的一天,一般一天只能卖出二三箱,最便宜时卖过45元一箱。 俞爱平是舟山镇山坞村的村民,她和老伴都已过了花甲之年。她家有160来株柿树,毛估估有一二千公斤的产量,今年是柿子丰收之年,但不知是品种原因还是气候问题,山坞的柿子比铜山这边的要迟熟好些天,方山柿子节时,下坞基地的柿子才开摘,所以她家至今才卖500多公斤,收入还不到7000元,160来株柿树,平时除草、施肥、防病虫等管理很辛苦,不过俞爱平说,她不算什么,老公才是真辛苦,这几天,老公在家“唱独角戏”,既要晒谷、采摘柿子、采摘柑桔,还要看管9只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