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专刊
3  4  
后坑底:十余年的美丽乡村梦今日来圆
报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1年10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后坑底:十余年的美丽乡村梦今日来圆
2011-10-18

  “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永康样本之六

  ■记者 陈爱姝 通讯员 应玲菲 文/摄

  “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真想不到后坑底这么小的一个自然村,规划这么超前!等规划变成现实,新农村建成的那一天,我一定要来喝你们的庆功酒!”

  6月17日,当市领导徐华水、吕群勇、胡明星、林飞雄等组成的考察团一行,来到后塘弄一村后坑底自然村参观考察农房改造工作时,不禁惊叹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农房改造大手笔了。徐华水赞叹:“‘永康寻转遍,寻不着后坑底’。在寻不到‘底’的后坑底村,看到这么美的村庄科学规划图,还有这么多拥护政策的村民,我感到很欣慰,到时这杯庆功酒我喝定了!”

  后坑底村民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村庄规划图,是委托北京中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后坑底第一个考上大学本科的才子、熟悉家乡地理环境的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金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杜礼琪,放弃休息时间,无偿为后坑底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对总规认真把关,规划自然是高规格的了。

  在后坑底自然村,像杜礼琪这样为村里的农房改造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者还不知有多少呢!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徐华水点评:后坑底人心齐,思想统一,要求农房改造意愿强烈,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会办事、办成事,主观能动性强,农房改造做到规划先行,意识超前,该村原拆原建、节约土地资源的做法尤其值得提倡。虽然原拆原建增加了后坑底农房改造的难度,但因为实施小组五名成员有奉献精神,村民大力支持,拆除旧房、改道测量等工作稳步推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不胜收的后坑底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此也希望全市农村农房改造都要进行细致的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梦想,从现在开始付诸实施

  古山镇后塘弄一村后坑底自然村位于后塘弄北部,共200多人,68户人家,山多田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村民们就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纷纷走出家门,走南闯北谋生计去了。历经三十多年的闯荡,不少后坑底人从先前的手工业、钉秤,慢慢地在上海、北京、广州、南宁、沈阳等大城市站稳了脚跟,办起了公司,有的从事房地产,有的涉足有色金属加工等。据年届花甲的杜嵩飞介绍,村民们在外经商赚了钱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陆陆续续回村里造了新楼房,村里路不通,建房只能靠独轮车推,多少不便!村民们为此还自发捐资二十多万元做水泥路,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

  据悉,到目前,该村仍有70%的农户常年在外经商办公司。他们在外虽然生活不错,但家乡那份情结永远牵系着他们。每当春节、清明、中秋等时节,男女老少就会欢聚一堂,一起吃顿饭,无论在外多远都会赶回来。大城市的生活给了他们许多全新的生活理念。特别是杜兴凑、杜兴雄、杜如忠、杜红卫、杜占美、杜连法、杜振康、杜振元等,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小山村能不能彻底变个样,能不能拥有大城市那样的生活设施,却有比大城市更清新的空气、更宁静秀美的景致!就在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谈论中,他们的“美丽乡村”梦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要建设美丽乡村,就得实施农房改造。“事实上,十几年前我们就有了农房改造的想法。今年年初二村里做戏期间,大家再次相聚一起时,有人提出:其他什么事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了!想不到的是,我们村的农房改造正好赶上了市里的好政策!”后塘弄一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后坑底区块实施小组小组长、在上海办厂的杜兴凑与村民们一样,对小山村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人均定额模式,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2011年初,后坑底村被列入农房改造村后,通过充分发动,反复讨论,于6月11日户主大会上通过了后坑底区块农房改造实施细则,决定实行整村拆除新建,随即开展农房改造户拆迁协议签订。6月14日进场对旧房进行测量、评估及旧貌资料留存。6月16日进入旧房拆除阶段,到目前已有50%农户旧房被拆除。古山镇新农村建设指导中心副主任胡敏说:人心齐,泰山移。后坑底农房改造要原拆原建难度显然比其他村大,可进度之快却令相关部门领导刮目相看。

  “拆!拆!拆!……”在后坑底村,无论是低矮破旧的老房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四五层楼房都已“拆”字上身。积极为该村农房改造做工作的退休教师杜关林与年逾古稀的后塘弄一村老支书吴有土等告诉记者,后坑底村现有房屋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但房屋参差不齐,无序建设,整体布局极不合理,有碍村庄美化和人居环境改善。“后坑底村已多年没有造新房子了,这次进行农房改造,大家都盼望着村里的环境能够好一点,经过商量都觉得还是全村一起改造才能更到位。”村民们十分支持,纷纷腾空房屋,先拆危旧房,再拆半新房,全村农房都将改造。

  9月13日,轰隆隆地推土机声又在后坑底自然村奏响,“砰、砰、砰……”仅一个上午,推土机就推平了村中间连片的大部分黄泥屋。

  “近期200多间旧房屋将如数拆除,我们争取二年内建成崭新的后坑底。在农房改造项目中,我们村实行的是‘人均定额’项目。”杜兴凑告诉记者,后塘一村(后坑底区块)安置,实行占地面积48平方米为一规划间,然后根据该村并无用地指标的实际情况,实际安置占地面积为每人24平方米。不足1规划间的可凑足1规划间,凑间面积最多不能超过24平方米,总面积不能超过120平方米。对旧房占地面积和安置面积的多少部分由村进行货币找差;一是旧房占地面积或人均安置总和面积缺一项的每平方米1000元;二是旧房占地面积和人均安置总和面积缺二项的每平方米2000元;三是旧房占地面积和人均安置总和面积多一项并放弃安置的每平方米由村补助2000元。

  该村的农房改造工作得到了古山镇党委政府与后塘弄一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市委农办等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指导。实施小组一班人与村民一起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该村在安置新基时,力主先进行配套设施(包括道路、净化池、水、电、电话、宽带网、有线电视等)的建设,以免去未建争坐落、建中争高低、建完争管线安装等问题,减少邻里矛盾。“镇里还对污水管网铺设统一实行公开招投标,这也为我们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便利。”

  秀山碧水别墅群,“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又一全新样板

  美丽乡村的建设,少不了规划布局的定位和引领。后坑底自然村农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因为有了从家乡走出去的才子——杜礼琪教授的把关,而更加科学合理。“一来我是后坑底人,家乡情怀一直都在,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感到很开心;二来我是土生土长的后坑底人,对家乡的地理环境再熟悉不过了,能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设计单位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建议。”正是在杜礼琪的严格把关下,一幅巧妙结合后坑底地貌特点、布局合理、理念先进的高标准村庄总规设计图便产生了,也就有了开始的一幕。

  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村庄坐北朝南,三面环山,西有乌龟岩,东有大后山,北面是绵延不断的后坑塘高山,村南有一口大清塘。一排排整齐的排屋绿水萦绕,村道两旁及花园绿地都得到了高品位的规划,整个村庄与形体迥异的座座大山相得益彰。我们向着村庄北面走去,却见巍峨群山之间还有风光旖旎的丁坑水库、气势磅礴的龙潭瀑布等,有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正在山崖巨石旁游玩烧烤,欢声笑语撒向山野。“按照规划图的设计,我们村所有的房子都将建成二层半别墅,我们还打算学习城市小区管理模式,装上监控,希望能把小区建成花园式幸福平安家园。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乌龟岩等独特地貌建成农民休闲公园。”杜连帮说。

  抢先致富的后坑底人有着勤劳质朴的美德,就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家也没闲着,以劳动为荣,不少老人还是撒菜籽苗菜栽赶集市的“生意人”,耳闻目睹,对新鲜事物也特别能接受,对村里要开展农房改造也大都十分赞成。四年前,从各大城市回到小山村过春节的经商办厂能人,为支持村里做路一捐就是十几万、二十几万元,结果还剩了七八万元,杜兴凑就建议设立村老年优抚基金会,大家纷纷响应,慷慨赞助,总共凑起了12万元。他们就利用产生的利息给村里老人发红包,全村23位老人每年年初一下午就能领到一个大红包。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有无收入每人发600元,60岁以上的500元。“基金会已经连续3年给老人发红包了,以后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正因为后坑底自然村有着团结友爱、乐善好施的一群人,他们能为全村的公益事业尽心尽力,农房改造一启动就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工作进展才能如此迅速。

  10月3日,杜兴凑等实施小组成员又从上海等地赶回村,召集全体村民开了农房改造推进会,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村里老人都说,为了后坑底新农村建设,村里能人个个花了不少精力与心血,像杜占美等自从启动农房改造工作以来,上海永康两头跑,短短几个月时间,少说也有二三十趟了,一回村就与大伙儿商议解决农房改造碰到的各种问题。他们见多识广,眼光超前,村庄建设只能更好,我们怎么会不赞成呢?

  金秋十月,微风徐徐,山上野花香气扑鼻,路旁松树挺拔苍翠,游走在后坑底山野顿感心旷神怡。后坑底的龙潭、岩洞、龟蛇岩等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因与岩渡里风景区、石苍岩风景区相连,却又未经开发雕琢,处处蕴藏着神秘感,让人流连忘返。

  后坑底村是美丽的,虽然如今的“美丽乡村梦”还在起步阶段,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村民们将见证后坑底村一点一滴的变化,直至圆梦的一刻……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专刊 08 后坑底:十余年的美丽乡村梦今日来圆 2011-1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