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吕子尚 摄影 朱一虹 辛亥革命胜利后,永康工商业发展出现新的契机,外地商贾纷纷前来投资经商。永康本土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富户及有胆识之人竞相经商办厂,使永康工商业在浙中地区率先得到发展。近代永商群体开始形成,他们有的以艰苦创业著称,有的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这里介绍的就是部分当时有影响的永商。 徐联三(1882—1973),出身于贫苦裁缝家庭。“五四”运动后立志实业救国,创办了华记碾米厂,与人合股创办永康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兰溪鼎泰煤灰行、金华米厂、武义米厂、赵宅米厂、永记饭店、武义盐店。后与儿子徐宗岐(1909—1976)一起陆续创办了华记小电池厂、科达铁工厂、友联酿造厂(即芝英酱油厂)、壶镇电厂等。他是永康近代工商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胡钦海(1889—1952),家境清贫,15岁起出远门推销自产土靛青,从而开阔了眼界,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办有柴炭、染料、农药、火腿、榨油、酱油、建筑及职业技术学校等10多家企业,产业分布于永康、金华、兰溪、武义等地,参与设计施工永康中学、集成小学及多处桥梁水库。他研制的火腿曾参加1931年西湖博览会并获金奖。他还研制了轻便螺旋榨油机、赤道轨迹图、农药,并培育了油桐优良品种,是永康近代工商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吕公望(1879—1954)辛亥革命初期曾任浙江督军兼省长。上世纪20年代初在天津与人合伙创办女子储蓄银行、跑马场。1927年北伐军进入浙江后,因与何应钦不和辞职从事商业。在上海创办永豫纱厂,后又到浙江昌化经营锑矿。抗战时期回到永康,创办浙江省赈济会难民工厂,有员工3000多人。 程汝贤(1895—1975),14岁学裁缝,手艺精湛驰誉一时。1912年参军后发明连射机枪,轰动浙军,获孙中山银质奖章。1914年在县城上街开设华达利钟表修理店。1922年与人合办永康电灯公司,后退股研制小火轮,往返永康桐庐之间。抗战时期独资创办达利碾米厂。他除修钟表外,还兼修汽灯、自行车、缝纫机、留声机,并兼镶牙。解放后试制成功滚珠轴承、龙门刨床、仿日高压喷雾器、破篾机和皮带机床等。 翁腾环(1904—1980),青年时期在县城开办华溪照相馆、腾兰绘画社、裱画社。抗战后在上海创办腾兰纹术社、环球制药厂、大中国赛璐璐制造厂、中美有机化学厂等。晚年居家专事科学研究,发明了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料、闪光杆金笔、赛璐璐制品、科学玩具、飞机涂用的不燃喷漆、蓝墨水无沉淀配方、白昼电影、明光显影剂,培养过蘑菇菌种,进行过山芋、蓖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高产试验等。还曾在重庆独自举办过西康文物展览会、青田石展览会、插花展览会。解放后,他拍摄了10多部记录片和科教片,还著有司法、松化石研究、医药等方面的多部著作。 王文英(1850—1910),家境贫寒,靠卖麻糍为生,生有5个儿子。1895年在县城山川坛租了一间店屋,开办王同泰丝线行,生意兴隆,资本越积越厚。以后扩大买了大片房子,店前经营,店后为制作工场,并陆续买田置地,成为永康巨富。王文英病逝后,王同泰经营项目扩大到棉布、南北杂货土产、桐油、火腿等,并大量购置乡村田产和城内房地产,至抗战前,王同泰拥有3000多亩田,城内房产36幢1000多间。其中王同泰占有的店面屋占县城的四分之一,成为永康最大的地主和房产巨头。 孙肖贤(1893—1956),少年时家境贫寒,然而爱好读书。后与芝英应贻诰侄女结婚,得岳父资助,考入金华师范,毕业后留校教书10年。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辞教经营实业。1926年回永康与人合办振华鞋店。1927年初开办同文书局,经营印刷、图书及文具纸张业务,历经多次劫难,至抗战胜利后,同文书局发展成为永康最大的印刷和图书文具商店。1952年同文书局由地方国营人民印刷厂接收。 程昭苏(生卒不详),1864年创办程振兴旅社,由于服务热情、经营有方,家业日益振兴。1880年造起一幢16间两层楼四合院,1900年又造起了同样规模的一幢四合院。1924年建造祠堂一座20间,楼房12间、平房4间。之后程振兴旅社不断发展,至1940年共有129个客房,350多个床位,可容纳上方岩拜胡公的700多香客住宿,成为三十五都的首富户。 王方成,年轻时在布店当学徒,写得一手好文章,打得一手好算盘。抗战前他在现胜利街老县府隔壁开办了公信茂菜馆店,取公平守信用才能财源茂盛之意,抗战时被日机炸毁,后在解放街重建。新“公信茂”以当时一流的装饰和设备闻名全县,楼下设有厨房、菜馆、浴室、餐厅、喜庆礼堂、天井花园、太平池。餐厅十分宽敞,可同时摆100多张餐桌。二层和三层是旅馆,设客房30多间。楼顶建有花园,可举行婚宴。“公信茂”的服务质量讲究方便、周全、优质,有从杭州请来的厨师,顾客可在五六百种四季菜中任意选点,仅火锅就有10多种。可惜后来也遭日机轰炸,仅剩2间店面继续营业。解放后参加公私合营,“公信茂”牌子一直用到上世纪90年代末。 陈瑞君,出身贫赛,10多岁开始学习打铁手艺,在缙云壶镇一带打行炉,因为手艺好,在当地很有声誉。后来在壶镇开了家陈泰兴打铁店,生意不错。看到铁匠们买钢买铁很困难,便把打铁店交侄子经营,自己在1908年到永康山川坛望春门旁租了间店屋,创办陈泰兴铁行,做起了卖钢铁的生意,以经营钢材和毛铁为主,兼营小五金用材。到上世纪20年代,在山川坛置地盖起一幢房屋,临街3间营业,后面9间三层为住房和栈房。由于年纪大了,铁行交儿子陈鸿庆经营。客户遍及永康、武义、宣平、缙云、丽水等地,成为永康规模最大的钢铁商行。其堂兄弟分别在永康、武义、缙云、壶镇、碧湖开了5家陈泰兴打铁店,红极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