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艳华 “客人要买10盒姜!”近日,唐先镇中山村卢莲芳接到丈夫胡福强电话后,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拉上村民胡老伯到村口等候。 “闻闻看,正宗五指岩生姜茎秆都很香,放在车内能除臭味!”卢莲芳边装生姜边脱口而出,提起自家生姜一脸自豪。 芝英人方先生付完钱弯腰一闻,二话不说拿起剩下的茎秆塞进车子后备厢。 装好10盒生姜,卢莲芳转身跑到离路20米的田里,拔了2垦姜送给顾客。“一点心意,欢迎下次来买!”卢莲芳热情地吆喝。 顾客半夜上门,深受感动 去年,胡福强与6户村民成立了五指岩生姜第二个合作社,注册了“正宗五指桃岩仙姜”商标,并统一包装盒、上网吆喝。 销路打开后,从去年2亩增加到了10亩,精选出5年前省农科院密植培育出的正宗姜子栽培,经过精心管理,亩收益达到1万多元,而且“梳妆打扮”的土姜受到顾客的喜爱。 近期上门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生姜价格不菲,连茎秆卖每公斤20元,开卖1个多月,胡福强家收入几千元,是历年来成本回收最快的一年。 半个月前,他们吃过晚饭收看电视,9点钟接到顾客电话,想买生姜送去杭州,半信半疑之间,夫妻俩还是带着手电筒到村口等。 几分钟后客人驾车而来,自称是清溪办厂的生意人,晚上去杭州琢磨送啥土特产,刚好看到电视上介绍五指岩生姜,脑袋一闪后觉得眼下送姜正合适,便给胡福强打了电话。 “晚上购姜第一次遇到,还好田离马路近,采摘也方便!”卢莲芳说,在离马路边的田地拔出姜后,拿到路边包装过秤,当夜客人买走了10盒,硬是付了1500元。 意外的收获让夫妻俩心情难以平静,一番推让后,最终收下了多付的款项,离别时,胡福强一再叮嘱,九月重阳节邀请对方到家里做客,以表诚意。 胡福强种姜在村里出了名,种出的生姜个大,卖价高,最重的一垦6公斤,能卖120元。 普通姜农盼合作社带头引路 “养羊、种姜七分利。”种了一辈子姜的老胡说,生姜很娇贵,冬天怕冷,夏天怕热,现在10天没下雨了,生姜的生长也受到抑制。许多村民家的生姜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瘟病,这是姜农最怕遇上的。 生姜“难侍候”让姜农对高价有点不敢奢望。“现在有些人引进外地姜子,影响了质量和产量。”村民胡阿公轻声透露。 72岁的胡茂钦说,去年的一场寒冬天气,他家的100多公斤生姜子受冻腐烂,损失1000多元,村里60%农户储藏受灾遭损。 每年冬天,村民得生上炭火烘培,让其姜子抽芽,到清明时节播种,夏天在田里插上树枝,帮其遮挡阳光,田里水分过多,会影响质量,10天无雨水灌溉,生姜生长受抑制。 “姜子质量至关重要,土地轮作、自然灾害也是影响姜质的因素,要种出好姜不光凭运气,还要精细管理。”胡福强说,多年来他一直研究姜瘟病的防治,据多年经验分析,要预防瘟病还须有一套标准化的栽培模式。 五指岩姜属地方特产,受到地域水土的影响,只有栽种正宗的五指岩姜子,有中山村特殊气候,才能种出正宗五指岩姜。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仿冒五指岩生姜,再加上生姜琢磨不透的习性,村民种植积极性锐减。 除了难种,普通农户大多赶集卖早姜。受假冒五指岩低价生姜影响,赶集的姜价卖不高。到家门口购买属送礼者,一般有固定的联系人,村里近几年成立的合作社,知名度虽然大了,但暂时还未能惠及村民。 不少村民希望合作社能发挥领头作用,统一包装打开销路,打响五指岩生姜品牌,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