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都市
3  4  
云南小伙租车无证驾驶闯祸
八旬老人
书写家乡
累并快乐着
风火单车
一医频收治“无名氏”老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癌症手术刚做完就拿起了笔
八旬老人
书写家乡
2011-09-27

  ■记者 王晓鸣

  

  一位动完癌症手术不久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撑着孱弱的身体,一笔一画书写着文稿。而支撑他的动力,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心愿:在有生之年,为老家芝英写出4册关于人文历史、风俗风貌的图书。

  老人名叫应正东,家住园丁新村,今年82岁。

  老教师立有大志向

  “芝英是南宗应氏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一千六七百年前……”近日下午,在市一医住院部,一说起芝英的人文历史,老人的双眼立刻闪烁光芒。他缓慢地坐起,半躺于床上,一字一顿地说开了。

  应正东老家在芝英七村。从青年时代开始,他便与教育事业结缘,先后担任过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上世纪80年代,他在担任芝英小学副校长期间,不畏艰辛,成功修建了当时有“农村第一流”之称的新校舍,并成立助学基金会。使许多芝英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并一直感谢他。

  正式退休后,应正东返回城区居住,安心养老。但他仍然牵挂家乡发展,常常和一些芝英老友聚一聚,聊一聊。

  有老人认为,芝英人文底蕴浓厚,完全有条件申报省级古镇。作为芝英人,有义务为申报工作尽点力,搜集一些关于人文历史方面的资料,结集成书。

  一听此话,应正东动心了。他认为,芝英一共有上百座祠堂,这在全国也是极罕见的,然而缺乏一套系统的介绍资料,自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几个月前,应正东开始着手编写。不过他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我所知道古建筑的各个部件,都是永康土话,如果编集成书,必须要用专用名词。”于是,他专门向博物馆专家请教,一边像小学生似地恶补古建筑知识,一边动手编写。

  他常常一坐就是几小时,由于年事已高,时间一久,难免会头晕气喘。家人劝他休息,他却认为:“事情每天都要做一点,这样才不会耽误进度。”

  一拿起笔,什么痛都忘了

  一个月前,应正东突然发现,自己大便次数增加,到医院一检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是直肠癌!

  幸好癌症尚属早期,并未危及生命。动完手术后没几天,应正东最惦记的,不是身体恢复如何,反而是写书的事情。他催家人拿来资料和文稿,准备躺在病床上继续工作。

  “只要精神稍微好一点,阿公就会躺在床上不停地写,有时叫他吃药都不理。”医护人员说,大家都劝他不要太劳累,不过他挺固执,每天都要写几页。

  “其实我也很怕死的,记得当初进手术室时,紧张得不得了呢!”应正东笑着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拿起笔,就会感觉全身来了精神,什么疼啊痛啊都忘记了。”

  这时,老人的外孙女吕美月说,镇里刚刚召开了一个关于祠堂的座谈会。老人一听精神更足,立即叫外孙女拨通镇里领导电话,说要打探打探情况。

  “人活着,就是要为家乡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应正东一贯的信念。

  截至目前,老人已经写好50多座芝英祠堂的情况介绍初稿,另有20多座祠堂也已完工一部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都市 11 八旬老人
书写家乡
2011-9-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