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陶健的兵,从17岁便跟着他打游击,最开始在湖南一代,后来转移到大兰村。在这里,我们一起吃苦,一起作战,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共同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日子。”回忆起自己与陶健并肩作战,翻山越岭打游击的革命岁月,80岁高龄的舒阿复便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言语间,热泪始终在眼眶里打转。近日,老革命陶健资助给江南街道大兰村的5万元善款由新四军协会转交,通过村领导分发到了70多户包括60岁以上老人、贫困人口以及在校大学生手中,善款的到来无疑激起了大家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层层记忆。 陶健,浙东纵队第六支队第九大队的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活跃于永康、武义、缙云、丽水等地,为各地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他们看中大兰村“进可打后可退”的良好地理优势,且又毗邻其他三县。陶健率领的第九大队便以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他们时常要在大兰村活动,因而与当地的人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陶健作战有勇有谋,别看他个子小,却总是冲在最前面。私下里他对部下嘘寒问暖,是个不会耍脾气的人。遇到战事没有那么紧迫时,吃完晚饭,陶健就会带着我们围坐在村中央的明堂里聊聊天,或者大家唱唱歌。” 想起昔日的这位大队长,老战友舒阿复不禁用上了“英勇”和“亲切”两个词语来形容。 “夏天向群众借草席,冬天则要借稻草。大兰村盛产笋,部队原想到山上挖笋加菜,因为没有油,煮熟的笋却涩得吞到喉咙都难受。”回想起那段艰苦作战的岁月,舒阿复称实在很苦,但是能够与陶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下情意,他觉得人生变得富足而充满意义。 村民舒雀屏回忆道:“当时我才16岁,天天盼着这支部队来村里,见到他们像见到亲人一样亲切。家里的鸡蛋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看到部队进村便马上给他们做鸡蛋面,还要帮他们看哨。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陶老居然还记挂着我们,将省下来的钱捐给老区,真的是位了不起的人,我是既感激又感动,盼着他早点回老区看看。” 其实,这次资助,陶老原本是要亲自回曾经驻扎作战的大兰村看望的,碍于身体不适只得放弃,将善款交由新四军协会的会长李亨训转交。同时,李亨训也带来了陶健对于老区的思念,陶老说,虽然他已不在永康,但却将老区以及老区人民的生活始终记挂在心头。如果身体好转,他将计划在今年的秋冬时亲自到大兰村一趟。 得知这一消息,已有50多年未见过陶大队长的舒阿复显得既激动又盼望。“村里跟过陶健打游击的如今只剩我一人了,到时候我一定要同他坐下来促膝长谈,共同回忆那段虽苦尤甜的革命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