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方群帮,是在一次有关和田玉知识的交流会上,当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美玉被收藏爱好者拿出来一起分享时,有一个壮硕的身影总会侃侃而谈,他就是被人称之为“玉痴”的方群帮。 初识美玉 说他“痴”,是因为他为了收玉,转让了以前所有的生意和设备,一次就投入500万元资金购买和田玉。而后的日子里,方群帮就与和田玉结下了不解之缘,腰上佩玉,腕上、项上挂玉,家里的房前屋后也堆满了玉料。 方群帮是永康人,以前做的是电力设备生意。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批新疆的客户,而后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在新疆和田一呆就是10年。和田自古盛产美玉,在客户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便产生了收藏的念头。方群帮说,玉在中国人心中,是财富的象征。汉字中的“宝”字,即是“家中有玉”之意。但他之所以喜欢和田玉,首先感兴趣的是和田玉所特有的油脂或蜡状光泽,内敛、沉稳,经久不变的特性。古人更是赋予玉以灵性,以玉比德。而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田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田玉为尊、为正宗。君子比德于玉,和田玉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 方群帮收藏和田玉还有一个原因。他到过和田玉的开采现场,场面让人感到震惊,数百米的河床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挖掘机,上千台机器发出的声音丝毫不亚于千军万马在奔驰。最深的河床竟有30余米深。方群帮说,挖玉都在老河滩上。因为河道迁移的缘故,一层一层的千年河床犹如年轮,挖玉则仿如考古了。 据介绍,和田当地政府大都把产玉的老河滩分段承包。承包商先用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将古河滩上约5米的砂石层剥离,然后雇用当地老乡在产矿层挖玉。方群帮说,每亩产矿河床的租金约1000元上下,还要投资数万元钱开去上面的土方,在和田河上,挖玉发财的不少,破产的也有。 真心悟玉 “玉,石之美,有玉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方群帮说,“是玉让我了解了传统文化渊源,也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 以一块璞玉为例,人们评玉优劣的标准是,表里如一者为上品,做人也是一样,要璞玉浑金。 买玉、藏玉,又停止了以前的生意,难道玉就能让人不食人间烟火?面对提问,方群帮憨笑着说,他开了一家面积不算大、但已小有名气的和田玉专卖店,以藏养藏。但每卖掉一块石头,他心里就惴惴不安,告诉买家,如果觉得不合适,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回来,只要不损坏,原价奉还。些许特别中意的石头,由于手头不宽余而脱手,他也会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待到宽余之时,上门加价收回。这也许是“瑞玉祥”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原因。 方群帮说,自古“君子比德于玉”,在收藏过程中,他对玉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次,方群帮在新疆收玉的时候,谈得投机的维族老汉加送了一小件东西,价值远远超过他所买。“买卖随缘,售玉过程中,自己的修养也在提高。”说得有些玄乎,但方群帮从“偶然识玉”到“藏玉有成”,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失为一个玉石收藏佳话。玉石的魅力究竟能感染多少世人,似乎很难预料。但观玉、盘玉,能使人养成平和豁达的心态,能令毛躁浮动的性情归于温和仁厚的说法古已有之。方群帮感悟道,玉器本身价值的高低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器所蕴涵的内在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