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晓东
国企孕育了链条产业
武义县原本有3家生产链条的国营、集体企业,有职工500人以上。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历了企业改制大潮后,这些企业的职工大部分下岗。为了谋求出路,很多职工都以家庭或者合伙的形式办起了链条厂。找一间简单的房子,雇几个帮工,买几台链条制造设备就开张了。陈洪华回忆说:“由于投资小、市场空间大,武义的链条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下子冒出了20多家,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0多家。”这些作坊企业将摩托车链条源源不断地销往河北、河南等地的五金零售、批发市场。武义链条的行业总产值就达到近1亿元。
由于设备简单,技术落后,产品没有自己的优势,武义链条基本上以廉价打入市场。低价格、低质量的链条大量涌入市场,对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业内企业反映非常强烈,纷纷采取措施抵制武义的链条。在市场上,大家为了赢得客户,拼命压价,这种情况下,武义的链条利润越来越低,质量越做越差、名气越来越坏。武义链条行业面临发展的窘况。
“制造企业50多家,零配件加工企业1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8000多人,链条产品、材料改制、零配件的销售额已达到近20亿元。”这是武义县链条行业的“行业名片”。这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行业,在历经20年的风雨之后,从夫妻式作坊到企业化经营、从复制仿造到自主创新、从价格之战到质量之战……
然而,这个几经风雨和坎坷的行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如武义县链条制造行业协会会长陈洪所担心的:“我县链条行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整个链条行业还存在产品过于单一、创新人才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薄弱等问题,仍然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个行业离品牌之路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行业质量在调整中提升
武义县链条制造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邀请中国链传动分会、国家链条标准化委员会、吉林大学链传动研究所、国家链条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地的专家前来武义授课。组织本地企业主到中国链传动行业龙头企业——杭州东华链条集团考察学习,逐渐培养了一批企业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并制定了从原材料检验、生产制造到成品装配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
经过多方多年的努力,武义链条逐步走上了发展正轨,抓质量成了武义链条企业发展的主线。“这些年以来,我们密切关注链条企业的质量,在我们每次的检测中,合格率都有所上升,去年产品抽检平均合格率已达85%。”县质检中心主任施诚告诉记者。
在武义东风链条厂的产品检测室内,除了金相检验设备、扭矩测量仪、疲劳试验机等,记者还看到了3.6米的多排大规格链长精度测量仪;在生产现场还有一套代表当前国内链条行业的先进装备高速精密链条自动装配线。武义八方链条厂通过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研发出了高速装配机、铆头机等链条专用设备,其自制的选管机还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创新产品优秀奖。
据悉,2005年9月之前武义链条企业在中国链传动分会理事会内还排不上号,但在去年中国链传动分会理事会换届改选的无记名投票直选中,武义县有3家企业被选为了理事,而且其中1家还当选了副理事长单位———武义链条已经被充分认可。
不久前,中国链传动分会秘书长王民梁来武义调研链条行业时指出,武义已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特色的新兴链条生产地区,并在我国的链条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武义企业的链条零配件已向全国不少的链条企业供应,特别是摩托车链条,已覆盖至全国的维修市场甚至成品配套市场,不少企业的外贸出口量达到30%以上。作为我国链传动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义县一年有15万吨以上的链条零配件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产自武义的各种链条已销往全国各地并已走进欧、美、日市场。熟识武义链条行业发展之路的中国链传动分会秘书长王民梁说:“ 武义链条以质量提升为突破口,与全国链条行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这是武义链条下一步发展的根基。”
期间还成立了武义县链条制造行业协会。一年后,武义县再次开展整治活动,并专门成立了由金华市质监局,县府办、工商局、质监局、经贸局、公安局等部门参加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武义链条企业“内销产品抽检合格率当年度要达到55%以上”。
县质监局也将该行业作为重点监管及重点关注行业,并成立链条产品质量重点关注工作领导小组。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疲劳试验机、拉力机等,构建链条及配件的检测平台,为检测能力尚不齐全的企业提供服务。
在“质量保卫战”中,不少企业先后引进了高速冲床,采用了网带炉,上了链条产品油脂包装线,并配置了硬度计、拉力机及理化试验机等基本的检测设备,从原材料的分析把关到成品的检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保体系。
产品附加值依然很低
在经历了质量保卫战之后的武义链条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武义链条制造行业协会多次组织人员对08B链条产品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发现国内一般的品牌企业在市场上的价格比武义企业的要高出80%;销往俄罗斯、美国等地,贴上他们的牌子后价格就飙升5到10倍。这个调查结果让武义链条企业主们目瞪口呆,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说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那么品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陈洪华说,虽然武义链条已经彻底改变了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在复制仿造、贴牌生产后也开始打出如“东风”、“八方”、“天力”等自主品牌,但是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占领市场的优势还是以低价为主。行业亟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
品牌需要质量的支撑,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存在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过于单一和销售渠道的底层次等问题。武义企业目前基本以生产摩托车链条为主,主要销往全国的摩托车零配件市场。让武义的链条产品“链进”工业、农机、特种设备等领域,把产品销往零配件市场提升到主机生产厂家,销售市场从国内向国外延伸。这是武义链条必须面对的问题。
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武义八方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文礼透露,公司计划在近几年内将重点放在发展中高档摩托车链条上,并步入生产工业链条的领域, 打入南美、欧洲市场。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十二五”期间,该公司还将高薪聘用高级工程师,投资2000万元开发、购置新设备,包括引进高速制链设备、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热处理生产线、耐磨试验机等检测设备,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无马弗网带炉生产线等。八方机械公司作为武义链条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已先行一步。
然而,在武义像这样的链条企业并不多。陈洪华作为武义县链条行业制造协会的会长表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协会将启动新的技术培训机制,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为提升质量、产品研发提供支撑。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等。
据悉,武义县一些链条生产企业已在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做强做大。“协作是助推武义链条行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引擎。”陈洪华认为,武义链条行业刚起步时,因为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十分缺乏,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武义链条行业选择了专业化、集聚化的协作道路。有的致力于材料改制,有的专攻热处理,有的只做链片冲制……各个企业分工不同又紧密联系,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链条的每一种材料、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找到一家相应的生产企业。这种专业、协作的发展模式,充分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正是武义的链条产业的优势所在。产业链中的企业只有强强协作共同进步发展,才能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零配件加工到装配制造等各方面加强监管和自律,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企业整合,才能带动武义链条走向品牌之路。
在绝境中打响“质量保卫战”
2001年,国家链条检测中心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质量抽检,在当时《中国质量报》刊登的全国7家链条产品不合格企业中,武义县就占了3家。拼命从产量上算利润的企业主们顿然悔悟。一场由政府和企业主共同参与的链条“质量保卫战”打响了。
国家相关部门展开了对武义链条产业的调研,武义县委县政府也开始对其高度重视。 2002年3月,武义县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整治活动,在行业内形成“链条行业必须以牢固可靠产品质量为基石”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