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鸿图海阔天空,创伟业财路广阔’。我也要一副这样的对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讨个好兆头。”前两天,尽管天气异常阴冷,但在花街镇尚仁村的大会堂里,来自城区的9位“书法家”依然热火朝天地忙碌个不停。 记者在现场看到,偌大的大会堂里,五张桌子分别摆在不同的位置。桌前,三五成群地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们。随着“书法家”们不停地挥毫泼墨,不一会,灰白色的水泥地面上就像铺上了一块块绣着黑色花纹的红地毯,一副副鲜红的春联映红了村民的笑脸。 这天,72岁的退休教师潘则仁又带着他的“大学生”和小学生,回老家为村民义务写春联了。这样为老家的农民兄弟上门服务,潘老师已乐此不疲地坚持了十多年。 “只要我的身体还好,就要力所能及地为村民奉献绵薄之力。”潘老师豪情满怀地说。 尽己所能报效乡亲 潘老师家住园丁新村,在市老年大学任书法教师,现为中国书画研究会一级书画师、浙江省书协会员。他说,在老年大学任教十多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很多,每次只要他组织回老家写春联,就会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书法创作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是能为村民们做点实事,再苦再累我们也高兴。”潘老师说,他们一般选择农历腊月二十回乡下。每次进村,除了带上笔墨纸张,学生们的车费也都由他一个人包揽,中饭则在他的亲戚家解决。 潘老师很关心村里的发展,也喜欢做好事。六十大寿,他给村老年协会送来了一台大彩电;七十大寿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义卖所得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支持慈善事业。 “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最想体现的就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潘老师谦虚地说,晚辈们也很支持他们的举动,晚上各家的小辈都要过来接他们各自回家。 本村的外村的都跑来写春联 “书法家写的字就是不一般啊。以前我不知道,没能要到对联,现在想起来,我还感到很可惜呢。”村民尹少儿说,由于村庄大人口多,很多不知情的村民都轮不到写。前几年,她也只好大老远地赶到集市上购买。今年听说潘老师又带领大部队回村写对的消息后,她立马就赶过来了。 “我家的新房刚刚造好,我要贴副字眼好的大门对讨个吉利。”嫁到八字墙的周笑月刚好回尚仁村探望父母,了解到潘老师又回村义务写春联,她也着着急急地来大会堂里看究竟。可是,她看到“书法家”们个个忙得抽不出身,急于要回企业上班的她,只好吩咐父亲帮忙排队。“下午下班时,我自己再折回来拿好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村民的春联都是图喜庆求富裕。有的村民开心地说,“书法家”们亲手所写的传统春联,比起现在印刷得越来越富丽堂皇的春联,更多了些人情味,贴春联的意义由此变得更丰富了。 大学生小学生争着为村民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这支“书法家”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有83岁,最小的只有12岁。 王林雪老人是金华市女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老年书画家研究会会员,曾多次在书画比赛中获奖。虽然她今年已是81岁高龄,但老人的精神劲儿还是很足,半个小时里,她就为村民挥毫写下了五六副春联。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先让我写三四个字来,你再拍照。”看记者端起相机,王林雪老人童心未泯地指点起来。那神情,丝毫看不出她是高龄老人。 “不错,真不错。”看着一副副新鲜的作品“出炉”,围观的村民们禁不住称赞王林雪老人的字写得大气。 “我得认真点,写错一个字就要打人家的好彩头。能为大家做点事,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83岁的退休教师胡加尤刚一气呵成完成一张横幅,就急忙停下手中的笔细细检查起来。 胡老师说,他平时不喜欢搓麻将、打扑克,就喜欢写字画画,读书看报。有人上门来要求帮忙写春联,他总是来者不拒,而且还会送纸送墨。“老年人易患痴呆症等疾病,写字时,手脚并用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还可延缓衰老。既能做好事,又能锻炼身体真不错啊。” 14岁的颜如彬和12岁的陈桦分别在民主小学和人民小学就读。平时,她俩在潘老师家学书法,学校刚放假,她们就跟着来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锻炼我们的胆量,而且会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这样的寒假生活让我们觉得很有意义。”两位小姑娘异口同声地告诉记者,“明年我们还要再来写。” ■记者 孔香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