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乡村
3  4  
房源信息
儿子愿干
还想叫响牌子
只准看不准摸
安全过年
看中哪对,免费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唐先下田村楼冬梅
今年切糖开心多了
儿子愿干
还想叫响牌子
2011-01-27

  

  

  ■记者 李梦

  

  “老顾客不停地找上门来买米糖,结果空手而归,我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最后,临农历十二月了,我才开工切糖。”唐先镇下田村的楼冬梅阿姨看上去有些疲惫,话语却露出许多兴奋。这位很傻很天真、让邻里心疼的切糖阿姨,前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但老顾客上门多了,还是想给邻里做甜蜜事业。

  120箱的大生意,3天交货

  “嚓、嚓、嚓……”的切糖声音,频率较密带着节奏感。从早上8点响起,持续到晚上10点才消停。“因为红华帮着介绍了一家经济开发区企业,要120箱的米糖,在3天后交货,那叫一个赶呀!”连续3天的高强度忙活,冬梅和儿子陈建育浑身肌肉都有些僵硬了,臂膀尤其酸痛。最多的一天,要切150多公斤米糖。

  楼冬梅提起古山镇后塘弄村的红华,就喜上眉梢。这名老顾客近十年都来预定一批糯米糖,用铁皮箱包装后系上红绸,送给上海的客户。“她总是帮忙宣传介绍米糖,不知给我带了多少生意呢!今年她自己买了近40箱的米糖。”

  为老顾客切糖,忙上一个月

  去年,65岁的楼冬梅坚持种植了5亩水稻和一些芝麻。因为身体欠佳,到冬季了都没动工切糖。“我妈的身体实在是吃不消,我们怎么劝也劝不住她的切糖活。”陈建育称她“舍命切糖”。

  邻居们也都以为楼冬梅切糖将暂停一年了。不料想,因为频频上门购买米糖的老顾客,又叫她闲不住了。“他们登门,都因喜欢吃我家的米糖。害顾客白跑一趟,真让自己心里过意不去。推辞不切糖了也说不出口的。等身体好起来,我就开工。”

  临近元旦,楼冬梅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拉他入伙。“开始切糖后,顾客就会源源不断,春节前就停不下来了。光妈一人忙活,谁也不放心她的身体。大家一起辛苦1个月的时间。”陈建育反复思量后,同意了。

  想提高知名度,叫响尖山米糖

  从村里、附近村子到集市购买芝麻、花生、糯米等,陈建育把好原材料第一关。“花生、芝麻自己炒,米糖才香。我家用糯米自制加工的麦芽糖糖油,是很大的特色和优点,这样的米糖才松软,放久了不会变硬。”既然米糖已有口碑,拥有一批老顾客,已经小有名气了,何不做强做大呢?

  以前一直反对母亲切糖的陈建育,有了自己的新想法。先为米糖起个名字,由于下田村座落在尖山脚下,俗称“尖山下田”。那就叫“尖山米糖”吧。短短的一个月,虽然准备很仓促,但仍卖出了近2万元的米糖,全部是上门购买的顾客。

  “由于时间较紧,来不及好好设计印刷包装盒。目前,只在纸箱上印上简单的‘尖山米糖’四个字以及联系方式。以后,肯定要设计彩色包装礼盒,打响牌子,提高档次。”陈建育说,今年准备报名在市农博会上预定摊位参展,推销尖山米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乡村 06 儿子愿干
还想叫响牌子
2011-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