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汽车
3  4  
汽车
驾驶员夏季中了暑,应该怎么办?
威麟V5周年纪念版
限量限时上市
广告
广告
广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驾驶员夏季中了暑,应该怎么办?
2010-06-16

  中暑俗称发痧,是一种热致疾病。一般根据轻重程度被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重症中暑有几种现象,有的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大量出汗,随后“无汗”,并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是在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上 间歇有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此时中暑人意识清楚,体温正常。有的是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疼头昏、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皮肤冷湿、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但体温不高。

  如果在行车途中感觉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征兆时,尽早找到停车位,下车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头、人中处涂抹风油精等,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挂水治疗。如果处理及时,往往可在数小时内恢复。这个期间尽量不要再自己开车,如果是单独一人,或请求救助,或感觉恢复后再上路。

  对于重症中暑者,最好立即送到就近医院紧急抢救,这样可以采用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方法。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治疗危险极大。

  对于驾驶员来说,感觉身体不适时一定不要开车。如果有先兆中暑症状就应该注意,彻底恢复前短期内不要再开车,避免症状加重,发生危险情况。

  “心静”自然凉

  一到夏季不少人就经常莫名其妙地要心烦气燥,一点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也容易大动肝火,不少人会因微不足道的事与人发生矛盾;思维紊乱、对事物缺少兴趣等,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晚间则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医生讲,这是夏季“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防止“情绪中暑”,首先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

  在漫长的暑日里,我们不妨记取“心静自然凉”的至理名言,学会用冷静、理性、宽容的心态面对暑热、面对生活。它不是无原则地放弃正当维权,更不是消极地生活;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心态,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毫无疑问,“情绪中暑”最大的问题就是天气炎热引起的烦躁心理。故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尤其需要自我暗示,提醒自己切不可在行车过程中意气用事。行车中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听听音乐调节心情,克服烦躁心理。

  其次,注意夏季的起居、锻炼和饮食。因为生理与心理是互相影响的。夏日驾车的心理健康就需要保证生理上的舒适与健康。

  夏日温度高,体力消耗大,应给自己安排一个严格的睡眠时间,保持足够的睡眠。不妨在凉爽的早晨多睡一会儿,给肌体以充分休息、恢复的机会。

  驾驶室的空间狭小,驾车动作单一,开车前适当地活动几分钟最好,也可利用停车间隙,在车外做一些深呼吸或上下蹲起,这样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使精力更加充沛,继续驾车时不会感到疲劳。

  在饮食方面亦应注意调养。水分和维生素不足易引起心情烦躁,应及时补充,多喝水和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总之,多学习和掌握一些“养心之道”,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可避免或减轻“情绪中暑”的发生。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情愉快地开好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汽车 12 驾驶员夏季中了暑,应该怎么办? 2010-6-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