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深度
3  4  
迎考,在热身中学会扬弃
清华北大学生
谈“临门一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0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迎考,在热身中学会扬弃
2010-06-01

  非常课堂

  A

  ■记者 舒适 林群心

  今年的中考、高考即将到来,考前五天是考生做好准备的最后冲刺阶段。今天,本报推出高考、中考考生服务全攻略,从如何科学安排复习、休息、饮食、心理调节等方面全方位指导考生和家长,希望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给考生加分。

  高考倒计时进入最后五天,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应该如何科学安排复习和作息时间?记者采访了我市的一些高三年级老师,重点指导考生在最后五天的复习对策。

  回归课本,将知识点过一遍 

  考试倒计时第五天开始,考生的复习主线应该逐渐和高考、中考节奏相吻合。很多考生都担忧,考试答题时间不够。对此,老师表示,离考试最后五天,考生要努力将最高效的学习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以逐步适应高考节奏。

  最后阶段,考生应按照《考试说明》进行知识的梳理,将会让最后几天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主要做法是,尝试在两个小时内,重新梳理某个科目所学过的知识点,在脑中形成网络链接,以便在考试时随时可以提取到。也可以把每门课学过的所有知识点画成一张网络图,在自己的脑中过一遍,形成横向与纵向联系;还可以用记目录的方法记忆书中的基本知识点。

  永康二中高三班主任蒋碧多老师说,剩下的最后五天时间里,考生应当回归课本,由难转易,注重基础知识,以“反思温故”和“查漏补缺”为主。

  老师们认为,要学会适当“放弃”。如语文写作,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让平时只能得40来分的学生突然写出50分的作文来的。所以,与其浪费精力在不可能的事上,不如转移着力点,在诗歌答题的规范上下点功夫,或者在《论语》题、古诗填空题上多花点时间,那样见效更快。

  看试卷,错题的整理

  经过前几个月的复习,考生已经做了大量的习题,该做的都做了,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目前做题已经不是重点,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回归基础。

  老师们建议考生,最后几天可以看以前做的卷子,特别是那些当时错了的题,分析错误的原因。一条条分析完了之后,考生自己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觉自己做错的现在都会了,会心生成就感,这种感觉对

  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十分有利。

  考生们做的试卷都是老师们精挑细选的,试题本身就涵盖了重点章节、重点模块的知识点,看试题,分析错题其实也是对知识点的温故知新,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不是自己弄明白的,考试时一旦题型稍作变化,可能就会做不出来。复习阶段有个“通病”,考生在习题上“疲于奔命”。但一个题型熟悉了,对同一个知识点以外的题型可能又会束手无策。所以必须学会自己把握复习方向。

  自我模拟考热身

  老师们建议,在最后五天时间里,考生可以自己做一次高考模拟练习,以提前适应高考的环境。具体做法是,考生可以做2~3次考场模拟。“考试”可以按高考的规定时间作参考,比如,上午可以是9:00~11:30,下午可以是3:00~5:00。在“考试”时,考生可以想像自己是在考场答题,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假设出现,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提前释放压力。试题可以选择老师发放的测试题,最好是高考的标准化试卷。

  老师们解释:虽然高三阶段会进行多次模拟考,但是在考前最后五天,提前自我测试主要是可以提前感受一下身临考场的感觉,了解自己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遇到难题紧张、时间来不及、做题速度控制不好等等,同时学会熟悉运用各种应对突发问题的技巧,这才是模拟练习的真正目的所在。 

  永康二中高三年级班主任胡振富老师建议,最后几天不适宜做过多的题目,但是每天都应适量做题,以便控制好考生自己的节奏。多做以前练过的习题,少做新题和难度较大的试题。他甚至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老师所发的试卷习题,不一定全部做完,可以有选择性地精做,这里的“精做”特别强调的是答题的规范。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深度 09 迎考,在热身中学会扬弃 2010-6-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