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文化周刊·西津
3  4  
中缝
故纸堆里淘来的“永康话”(二)
永康市三星公司荣威汽车
紫薇英语
上海厂房(在建)转让
广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故纸堆里淘来的“永康话”(二)
2009-06-29

  DIAO

  30、刁枭  〈形〉狡猾狠心,也作“刁嚣”。

  △勿壳张倪刚刚说仔一句,就吃着耐格个钝杠,耐想耐格阿要刁枭?(《九尾龟》31回)

  31、调排  〈动〉安排,筹划。

  △一回儿牛楚公要唱排酒,一班龟公鳖腿大姐娘姨忙着调排桌子,摆出齐齐整整的两席酒来。(《商界现形记》15回)

  32、顶真  〈形〉认真,不马虎;不通融,不让步。

  △(净)管是该管,到底是老朋友,弗好顶真勾。(《文星榜》30出)

  △兄弟倘若随随便便,不去顶真,不特自己对不住自己,并且辜负上头的一番美意。(《官场现形记》44回)

  33、兜得转  〈动〉比喻办事有门路,行动自如。

  △他晓得阿招虽是个女子,外间很兜得转,流氓包探,大半相熟,有她保驾,自己谅不吃亏。(《歇浦潮》87回)

  34、兜不转  〈动〉不能操纵自如,不能自由活动。

  △倘虑银根兜不转,好在有钱老板的保险公司,存银充足。(《歇浦潮》64回)

  DU

  35、肚才  〈名〉指内才。

  △幸亏肚才还好,提起笔来就写,登时写成功一封信。(《官场现形记》23回)

  36、肚饥  〈动〉肚子饿,饥饿。

  △李万忍着肚饥守到晚,并无消息。(《古今小说》40卷)

  37、肚里  ①〈名〉肚子里,有时就指肚子。

  △我肚里饥,崔大夫与我买些点心来吃!(《警世通言》8卷)

  ②〈名〉心里,思想里。

  △也不肚里想一想,敢来唐突,戏弄吾家。(《拍案惊奇》24卷)

  DUO

  38、掇  〈动〉用双手拿,端;抬。

  △洪大工驮到河边,掇块大石,绑缚在尸首上,丢在河内。(《警世通言》33卷)

  E

  39、屙:①〈名〉大便,又作“疴”。

  △又去尾后窖坑内捞起些屙来逼他吃。(《醒梦骈言》15回)

  ②〈动〉大小便。

  一连放了十七八个臀后屁,随后屙出一大堆软屎来,几乎连那条葱管肚肠都要屙落了。(《何典》1回)

  ER

  40、耳朵根软  同“耳软”,比喻易听信馋言。

  △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有些耳朵根软。(《西游补》1回)

  41、尔  〈代〉你,当读口语音[n]。

  △尔若弗嫌我老娘家个多说多话,再讲个后运来尔听听。(《开卷一笑》2卷)

  FA

  42、发痧  〈动〉中暑。

  △宋江留他吃了几杯新年酒,回转家里,一路上受了暑气,当晚发痧死了。(《荡寇志》111回)

  43、发藏  〈动〉掘到前人埋藏的金银等财宝。

  △又问道:“他这几年家事如何?”邻舍将施母已故,及卖房发藏始末述了一遍。(《警世通言》25卷)

  FAN

  44、犯勿着  即“犯不着”。不值得(做);没有必要(做)。

  △就省点也要一百开外哚,耐也犯勿着口宛。(《海上花列传》2回)

  45、犯着  值得,常用否定或疑问句式。是“犯不着”的原形。

  △那张天右、张天左、武三思,也犯着送礼与他?(《异说反唐全传》41回)

  FANG

  46、房头  〈名〉一个大家族中各个分支家庭。

  △其余的三个房头,都是单传的一家一个儿。(《三宝太监西洋记》7回)

  47、放生  〈动〉信佛者将他人捕捉的小动物(如鸟、鱼等)买来放掉。喻给人生路。

  △我是个苦人,那里赠偿得起。只算放了一个生罢。(《九尾龟》43回)

  48、麸炭  〈名〉烧劈柴时从灶里夹出的炭,和专门烧成的炭不同。

  △《老学庵笔记》:“浮炭谓之麸炭”。乐天诗云:日暮半炉麸炭火。浮炭,谓投之水中则浮故也。(《恒言录》5卷)

  49、服帖  〈形〉服气、驯服,听话。

  △那时我恐与她意见不合,话不投机,所以掸了个枪花,说了一大篇鬼话,把她哄得服服帖帖。(《歇浦潮》1回)

  50、“斧打凿,凿入木”  比喻只盯看追究一个人的责任。又称“斧头吃凿子,凿子吃木头”、“斧头食凿,凿食树”。

  △我好端端一个人嫁你,你好端端要还我个人,我只问你要。斧打凿,凿入木。(《型世言》21回)

  GAI

  51、该搭  〈代〉这里,这儿。又作“格搭”。

  △秀姐回头放下手照,始见陶云甫在前,慌说道:“阿唷!大少爷也来里?该搭龌龊煞个,对过去请坐。”(《海上花列传》42回)

  52、盖末〈连〉那么,又作“盖没”、“格末”。

  △是哉,一个人两只手,一只上,一只下。盖没,马大,罗哩个只手上,罗哩个只手下介?(《缀白裘》1集2卷)

  GEI

  53、戤  〈动〉斜靠。

  △把个身子戤了他门拮,道:“一嫂,亏你得势!”(《型世言》33回)

  GANG

  54、冈  〈名〉指抽打皮肤而肿起的条状伤痕。读去声。

  △“虹”字北方人读作“冈”去声。今吴中名鞭挞痕,亦用此音,其即此字耶?(《菽园杂记》5卷)

  GAO

  55、藁荐  〈名〉草垫子,草褥。

  △腊月天气,也只得三四层单衣,背上披一件旧棉絮,夜间只有一条藁荐,一条破被单遮盖,寒冷难熬。(《醒世恒言》27卷)

  56、疙瘩  ①〈名〉结:(皮肤上)隆起小包。比喻令人思考、担心的事。

  △将辫子挽了个疙瘩,把一件千针帮的背心穿在里面。(《负曝闲读》11回)

  △不知都氏又添了一个疙瘩,好生烦恼……(《醋葫芦》3回)

  ②〈形〉麻烦、别扭。

  △坏哉,坏哉!亦是一出疙瘩事务里哉。(《缀白裘》6集4卷)

  57、革日  〈代〉那天。

  △革日赶得来,要搭小人赁一件海青。(《文星榜》22出)

  58、格点点  〈代〉这些,这点儿。

  △倪先生特为叫倪过来,请请八少格安,格点点物事勿好算亻舍格礼。(《九尾龟》22回)

  59、格搭  〈代〉这里,这儿。

  △倪叫老二,刚刚来浪上海来,今朝7点钟到格搭格。(《九尾龟》18回)

  GENG

  60、羹饭  〈名〉祭祀祖宗和亡者的酒饭。有时作装装样子讲,如“做羹饭,买爷意”。

  △刘妪见老儿口重,便来收科道:“再等女儿带过了残岁,除夜做碗羹饭,起了灵,除孝罢!”(《警世通言》22卷)

  61、羹饭种  〈名〉指继承血脉的子孙。因为要靠他们祭祀,准备羹饭。又作“羹饭总”。

  △王家门里个祖宗,前世罪孽,一定也做得勿少,故而罚我羹饭总断绝,光秃秃两个老老。(《双玉杯》5回)

  GONG

  62、攻  ①〈动〉(用身体或某个部位)钻,挤。

  △车沟内,鱼来攻水逆上。得鲇主晴,得鲤主水。(《说郛续·田家五行》)

  ②〈动〉拱(起),凸(起)。

  △越治越觉不对,渐渐不能起床,背上早已攻起了一块。(《活地狱》22回)

  GUI

  63、鬼  〈形〉狡诈而心术不正。

  △吾乡谓狡黠不正者为鬼。(《光绪镇海县志》39卷)。

  64、鬼迷  〈动〉给鬼迷住,比喻糊涂,精神恍惚。

  △也是沈洪命运该败,浑如鬼迷一般。即依着翠香,就拿一千两银子来叫:“妈妈,财礼在此。”(《警世通言》24卷)

  HAI

  65、海五海六  〈形〉漫无节制。

  △也不想想家里搁着多少银子,便这样海五海六地花……(《泪珠缘》16回)

  HANG

  66、行货  〈名〉货色;东西。特指质量低劣的货色。

  △只得把与周一看了,道:“这个倒是土货,不是行货。怎口都揿匾了?梁上捏了两个凹,又破了一眼。”(《型世言》36回)

  △越俗以贷之次者为行货,其上门者曰门货。(《霞外捃屑》10卷)

  67、豪燥  〈形〉(动作)快。

  △耐豪燥点去哩,别人家等耐勿来,要性急格口宛。(《九尾龟》17回)

  HENG

  68、横竖  (副)反正。

  △唉,出哉!弗关碍:自家铺盖;横竖棉花胎,晒晒干,再好盖。(《吴歌》甲集)(按:出,指尿床。)

  69、横头  〈名〉指物体(尤指家具)的一头(一侧)

  △雪香趔趄着脚儿,靠在桌子横头问:“说啥嘎?”(《海上花列传》5回)

  HOU

  70、后生  〈名〉年轻男子。

  △真人年六十余,自服丹药,容颜转少,如三十岁后生模样。(《古今小说》13卷)

  71、滑挞  〈形〉圆滑;狡猾。

  △我老爷呢其实糊涂,还亏得奶奶滑挞。(《才人福》3出)

  HU

  72、鹘忒  〈形〉(水)温而不烫。

  △物微暖曰:“温暾”,……俗又转其音曰“鹘忒”。(《土风录》9卷)

  HUA

  73、花头:①〈名〉新的事情、名堂。

  △光蚀本还是小事,给人说一句,媚老二也算老排头先生了,现在重复出马,连花头都没有,这个台可坍得大了。(《歇浦潮》80回)

  ②〈名〉办法,花招。

  △无端受这酸丁一场打骂,须寻个花头摆布他,方消得此恨。(《石点头》12卷)

  74、花心①〈名〉花蕊,也比喻女阴深处。

  △贪花费尽采花心,身损精神德损阴。劝汝遇花休浪采,佛门第一戒邪淫。(《醒世恒言》28卷)

  ②〈名〉比喻春心。

  姐姐生来像花开,花心未动等春来。(《山歌》6卷)

  75、霍闪:〈名〉闪电,又作“霍显”、“霍献”。

  △吃不穷,着不穷,思算不通一世穷。搭着黄牛就是马,外头霍献里头空。(《常言道》16回)

  【

  □  叶青松    风声雨声读书声

  □ 徐天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文化周刊·西津 06 故纸堆里淘来的“永康话”(二) 2009-6-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