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深度
3  4  
永康:力筑人才创业乐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9年6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数十万外来劳动者就是数十万个流动广告
永康:力筑人才创业乐园
2009-06-24

  营造一流

  引才环境

  采访结束时,听闻远在北京的一家文化机构,将派人前来我市考察促进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可能性。促成这一考察的,表面上是我市人才部门力荐而得,但其实与“五金之都”近年来知名度、美誉度快速提升密不可分。

  招才、揽才、引才、留才的环境,与一个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相关联。说穿了,这也是环境,而且是比硬环境更为重要的软环境。

  硬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比如说交通区位。但软环境我们可以创造,如合理合法的劳资纠纷调解和处理,职工权益的大力维护,工人工资的及时有效发放等等,直接关系到全市的用工信誉,可有的企业还不理解,有的还有抵触情绪。

  日益开放的五金之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乡人加盟,并融为了一个整体。无论是永康人还是新永康人,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关乎五金之都的形象。本报“Q来Q去”栏目,时常有一些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抱怨”和建言。这些“抱怨”和建言,绝大多数是他们工作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其中不乏有一些对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的真情流露和期待。

  数十万劳动大军就是数十万个流动的广告牌,再加上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其产生的口传广告效应十分惊人。一家企业用工方面出现问题,影响面不会仅止于该企业的员工,很可能对整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都带来些负面影响,前些年的“断指事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为现有人才和用工市场营造一流的软环境需要各方群策群力,政府、企业和个人,一方都不能少。

  高端声音

  要积极引进人才,组织部已经提供了一个人才引进方案,市政府要抓紧协调,以便在本月(编者注:今年3月)书记办公会确定方案,引进永康产业急需人才,同时还要保证东莞抄底招人才的积极成果。

  ——摘自市委书记徐建华在全市工业经济大会上的讲话

  开工建设3-5个“新永康人之家”;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筹建永康技师学院。加强科技架桥和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年内完成技改总投资20亿元。

  ——摘自市长卢跃东200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高端声音

  政企沟通还需加强

  本月4日,市长助理金跃民组织郑泰集团、中坚工具、普赛迅仪表、春洲铝业和芝英五金焊接等多家企业开会并亲自担任会议主持。

  “我们需要招10多位技术工人,要求中专或技校毕业,愿意下一线车间工作的。” 芝英五金焊接抛出的这一难题,在人才交流中心看来并不难,“我们与全国数十所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果早反映,完全可以早解决。”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新法认为,这主要是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不够,信息不对称所致。“其实我们已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般性的技术人才难题。比如,人才招聘网站的求职信息发布。”

  “我们生产的安全帽在零下20℃检测时就达不到国家检测标准,主要是硬度达不到,产品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希望通过引进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来解决。”又有企业现场提出难题。

  “这已经是很成熟的一项技术了,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的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就可以轻松搞定。”王新法微笑着解释,“这项技术涉及到转让费问题,我们帮助联系后由你自己直接去谈判。” 

  其实,我市经过多年的人才联络和科技架桥活动,已经积累了相当一批各类人才和项目资源,完全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来进行对接。金跃民说,企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可以在人才网上发布,也可以参加市里组织的“精英猎头会”主动出去寻找。现在,第二期赴东莞的高级人才招聘活动正在组织中,企业可以报名参加。

  [新闻现场]

  [记者手记]

  [部门破题]

  拓宽招聘渠道

  位于乡镇的规模以下企业对人才渠道不是很熟悉,针对26家提交难题的企业,连日来,市人才交流中心纷纷下企业,进车间,与企业主、员工面对面交流人才需求意向。据人才交流中心向企业介绍,人才市场日常招聘活动安排主要有:每周日人才交流集市;正月春季人才交流大会;7月夏季人才交流大会;9月五金博览会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其它专场招聘会,企业可以上网查询(www.zjykrc.com)。此外,人才中心将在网上免费为企业发布招聘人才公告,还可以组织企业赴各地招聘人才,有意向企业均可以提出申请。

  乡村人才更难招

  技术人员紧缺,新产品开发技术人员招聘难,人才引进渠道较少,整体环境对外地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不足……今年“双百干部三回企业”活动,26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不约而同提出了同一个问题——人才。

  “新产品开发技术人员太难找了。”中坚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一家公司在整个电动工具行业整体竞争实力,为解决技术人员问题,公司采取了多种举措,甚至让国内知名的大型猎头公司帮助寻找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然而,虽然招来了几位,但有的高级人才留不住,收效还是不明显。

  作为我市知名企业之一的中坚公司在人才招聘问题上尚且如此,一些规模并不大的企业更是难上加难。展鹏工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沈剑梅说,技术人员紧缺、操作熟练工人流动频繁成了公司良性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三马工贸有限公司直接在难题栏中写道:帮助与高级管理人才输出单位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新闻事件]

  ■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朱传忠

  ■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林群心

  程德胜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深度 09 永康:力筑人才创业乐园 2009-6-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