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德胜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教授柴贤龙在论纭上畅谈工业创意。 “当代浙学论坛—2009学术月”活动第二场主论坛移师永康,在8日举行的学术研讨中,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史晋川、朱李鸣、金祥荣、姚先国,以及张旭昆、郑勇军、柴贤龙、彭伟等一批我省社科界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他们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永康转型升级”为主题,立足我市经济发展现状,为我市下一步发展指点迷津。 财 经 关 注 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目前,金华、义乌、东阳、永康“四足鼎立”,永康如何在浙中城市群中脱颖而出?专家认为要以永武缙产业集群为平台,在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建立特色鲜明的“永康板块”。 史晋川(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工业化内涵发生变化后,对城市化产生影响,通过城市功能完善、集聚各种生产要素,提升工业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永康找到了发展总部经济这个载体,使企业从制造环节逐步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转移,这种模式我比较认同。 如何实现两者互动,有不同的模式,空间布局不同。萧山、余杭融入大都市,永康可以作为浙中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与义乌、东阳进行衔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朱李鸣(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永康可以作为浙中城市群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浙中城市群东南部发展极、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的创新源、城市群发展次轴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大作用。 永康要尽快统一编制浙中城市群次区域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群东南部区域发展,加快培育永康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服务、要素集聚等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接轨金华市区—义乌主轴和沪、杭、甬等大都市,有效吸纳先进要素,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 高端价值链建优势 永康经济停留在“制造业驱动”阶段,专家认为要从产业转移转向产业升级,发展总部经济是有效途径,与周边县市分工协作,形成更大范围的比较优势,同时让企业在高端价值链中建立竞争优势。 金祥荣(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经济条件下的总部经济是有限集聚,而不是高密度集聚,它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永康很大程度上是产业转移,像保温杯、滑板车、防盗门等,但现在更需要对产业链条进行升级,瞄准收益率更高的产业。 发展总部经济最重要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永康要引导企业在高端价值链中建立优势,扶优扶强;引导企业开发高档的产品,进行产品创新;引导龙头企业跨地区发展,在价值链的上下游多做文章。 姚先国(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发展总部经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现在大部分是粗放型的腾笼换鸟,要与周边县市分工协作,形成更大范围的比较优势;二是有利于发展生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三是有利于金融资源优化,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发展总部经济还要与产业集群、城市发展定位等联系起来,建立集聚优势,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张旭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永康发展总部经济的关键就是依托现在硬环境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持续保持和提升软环境在周边地区的相对优势。这种保持和提升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优势程度,即优越于其它地区的程度;二是优势半径,即优势的地域范围;三是优势对象,即政府优惠的对象产业和对象企业。 让创意走到产业前台 永康五金产业属“低成本、低技术、低端市场”,专家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发展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工业创意产业是必然之途,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做实永康作为周边区域制造业总部中心功能定位,创新产业不可缺位。 柴贤龙(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教授):工业创意产业发展的路途是要构建集聚型的空间主平台——中国五金工业创意中心。永康工业创意产业发展的立足点,是要围绕现在优势行业和有成长趋势的新兴行业,如数控机床、地毯簇绒成套设备、涂装设备、压力机等装备制造业,整合既有的研发力量,强化国内外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引进创意人才并本土化,让创意走到产业前台。 同时要加强创意活动各种业态功能设计,将科技创新中心和有关国家级或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引入创意中心平台,布局五金科幻动画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充实创意中心发展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