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五峰·文化周刊
3  4  
更谁一曲奏霓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9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更谁一曲奏霓裳
□ 王晓鸣 黄华
2009-06-08

  从吴昌硕富有金石味的酣畅写意,到文征明、任伯年、黄宾虹、齐白石等气韵清雅的扇面小品,在这个和风浸香的5月,市博物馆又迎来吴茀之画展。

  吴茀之先生工诗、文、书、画,擅长意笔花鸟画,曾受当代名画家吴昌硕、王一亭大写意画法的启发,以笔墨意趣为重,转爱白阳、青藤、八大、石涛及扬州八怪等奔放一路。

  其画风形成丰润郁勃,炯娜多姿的独特风格,深得社会各界人士之美誉。吴茀之早期与潘天寿等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创作和著述甚丰,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培养美术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现代浙派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品读吴先生的作品,似观园中鸣蝉、空中云雀,倏忽间带着轻灵般的意味,在惬意中使人沉醉。他将黄宾虹的积墨法运用到花鸟画的用色中,进而形成独特的积色法,使各种颜色虽层层叠加,却又不致呈现脏腻,既丰富且明艳。

  他专为花鸟写韵,为鸟兽写神,神采飞扬,独领风骚。其作品造型灵活生动;构图有繁有简,平中求奇;取材广泛,除擅长梅兰菊竹、荷花、松鹰等传统题材外,寻常农家果菜、药本花草,乃至蓖麻、桑椹等亦入画图。而其所作兰竹,却尤显飘然绝尘。他的花鸟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出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吴茀之的《富贵神仙》图作于1924年,从此画中可以看到鲜明的吴氏画风的影响。图中精巧的布局表明了这一点:画中石头纵横穿插排列,错落有致;牡丹三五株掩映于石畔,水仙花丛分两列于石旁,疏密得当,两者呈前后、高低呼应之势。牡丹花头施以浓重的红色,在同样深厚的墨色映衬下显得格外婀娜妩媚、摇曳多姿;簇簇翠绿的水仙俯仰顾盼,清雅之气扑面而来。牡丹背后的枝条色墨并用,概括凝练,以纵向取大势,与牡丹的枝干、水仙叶相呼应。

  画上有他在上海美专的老师许醉侯的长跋:“凌波妃子湘江步,绝代天姿翠阁芳。富贵神仙如此艳,更谁一曲奏霓裳。吴君土绥画笔雄浑,气象高古,近法缶翁,上追复堂。兹以近作索题,为书二十八字张之。甲子长至节,许醉侯并志。”

  吴茀之曾说:“我作画喜欢一仰一俯,互相回合,这样气势不易逃脱,好像打拳一样,无一处空隙可击。”他认为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有其朝阳性,这种朝阳性使花、叶、枝干有一个总趋势。此画正是抓住这一特性,充分利用线条组织的矛盾统一规律来加强画面的整体气势和节奏变化。

  近些年来,我市一直逐年递增举办高档次的美术作品展览与研讨,进行国内外的大型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展示国内外的书画家们的作品,解析和梳理传统艺术传承与国际文化发展的脉络,促进了文化交流,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在继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前行”。市博物馆通过与文风鼎盛、素有“书画之乡”美誉的浦江合作,成功策划筹办了此次展览,不仅仅是推动文化交流工作的创新发展,还将在浙江博物馆界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吴茀之美术作品展》也将在永康博物馆展览历史中,留下其鲜活而灿烂的一页。

  【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文化周刊 05 更谁一曲奏霓裳 2009-6-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