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胡美美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西城派出所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推行人性服务,构建警民和谐关系。 服务群众,促和谐。一是实行大堂坐班制。每天由一名社区民警轮流坐岗,午间也坚持值班。所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亲自接待来所办事的群众,接受咨询。对户口迁移调查、身份证明等能即时办理的立即予以办理,对群众的疑问或不明予以耐心地讲解和告知,努力多为群众着想,多办实事,尽量满足群众合理要求,避免他们来回奔波,切实解决了群众“找人难”问题。此举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还大大方便了群众。自3月份实行坐班制以来,已接待来访群众1038人次,为上门群众办理各类事务834起,取得了群众的好评。二是开展上门做证服务。针对外来人员的休息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冲突的情况,为解决“你工作,我上班;你休息,我下班”的问题。专门组织协警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做证,为外来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既能详细了解流动人口真实具体的情况,又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拓宽了服务领域。今年虽然取消了暂住证的工本费,但仍加大警力对外来人员进行管理,力求构建和谐社会。通过推行以上便民、利民的举措,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增强了民警“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意识,构建了警民和谐的关系,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规范执法,树形象。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工作能力。西城派出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业务学习培训。认真学习市公安局最近下发的伤害案件指导意见,加强民警打、防、控学习训练,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贯彻到平常的工作中。二是规范110接处警。使用文明用语、按规定着装携装,及时处警,及时受案、立案,规范操作,准确录入现场信息,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力争接处警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同时热情接待来所报案的群众,配备了茶水,购置了桌椅,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报案环境,并注重接待方式和工作方法,及时接受群众合理诉求,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不推诿,不拖拉,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处理信访,保稳定。为使信访工作成为推动民主、关注民生、化解民怨的窗口,增强群众对公安的信任。所里加强民警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应变能力与处事能力,严格公平、公正、文明执法,从源头上控制信访。重视信访案件中占比例较大的伤害案件,及时做好相关证据的收集固定,让群众放心,避免引发信访。对于已发生的一般信访,要求民警限时解决。清理信访积案,分析积压原因,落实领导责任,确定专人负责,争取在短时间内解决。3月份以来,全所出现零投诉、零初访,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